春阳送暖,冬意渐消。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编织出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外语系学子们踊跃投身于各类调研与基层服务活动,为自己的假期绘就了缤纷色彩。他们以知识为笔,实践历练为墨,书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
文化“四向”育新苗
1月10日至11日,外语系“开心课堂”实践队,以“开心课堂传福韵 非遗思政育新人”为主题,开展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向“上”寻根,走进福建省博物院、侯官旧址等地,探寻侯官文化发源地,深化对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向“下”扎根,在三坊七巷体验福州非遗“三把刀”装束与油纸伞制作,领略非遗文化魅力,为“大思政课”注入鲜活现实力量。向“前”探路,在闽越水镇,亲触历史脉搏,观看民俗巡游游神和非遗打铁花等特色文化活动,感受“大思政课”鲜活的创新实践。向“外”传播,秉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理念,在译国译民集团开展为期四周的线上外语实习,向国际友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鸿鹄振翅启新程
1月9日至12日,外语系“鸿鹄”实践队以“红韵领航 溯往寻兴”为主题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四个走进”构建“大思政课”教育新思路。走进红色历史,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和三坊七巷的红色场馆研学,开展“双语微课堂”讲述英雄故事;走进非遗文化,在平潭贝雕非遗文化馆体验制作,在福建省非遗博览馆调研;走进田间地头,与大坪村党总支书记座谈乡村振兴议题,传播发展智慧;走进群众生活,在闽侯县文城社区举行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开展特色课程、手工教学、社区晚会表演及基层治理服务。从红色场馆的庄严肃穆到非遗工坊的匠心流转,从田间地头的振兴蓝图到社区邻里的温情互动,“鸿鹄”实践队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在八闽大地书写青春答卷。
百花齐放绽芳华
学思践悟,扬帆正当时
外语系2024级商务英语专业江艺淋在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人民政府司法所作为司法助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江艺淋参与了湖坑镇人民政府举办的“大福湖坑迎新春,挥毫泼墨颂中华”写春联送春福活动与禁毒知识宣传活动,学习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对社区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深刻体会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它关乎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出行到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外语系2024级英语专业高扬锦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气象局的实习中收获颇丰。在实习期间,她了解到了各类气象仪器的基本运作,学习了利用气象模型和观测数据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并参与了天气预报的初步制作。
微光汇聚,志愿践担当
寒冬暖阳下的福安阳头广场,外语系2024级英语专业陈国平与福安志愿者协会的伙伴们欢聚一堂,将“龙去蛇来岁吉祥”的祝福化作跃动的墨迹,以书法的形式书写新春祝福。看着小学生踮脚悬挂年画与摄影者定格团圆的情景,陈国平不禁感叹:“这不仅是笔墨的挥洒,更是青春与传统的对话。”
春运不仅是人口迁徙,更是千万盏团圆灯火在站台间的温柔接力。1月13日至26日,外语系2024级英语专业的管洪佳在福州火车北站参与了为期十四天的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旅客指路、提供开水以及赠送爱心小礼包。内心充满温暖与自豪的管洪佳表示“小小的善举能带来巨大的力量,在投身奉献、收获快乐的同时,我也对春运背后‘家’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月20日至24日,外语系2024级英语专业(专升本)的蔡嘉铭在湖滨街道玉湖社区参与了“青春护航,快乐假期”关爱重点青少年新春冬令营志愿活动。在为期五天的志愿活动中,她以老师的身份收获了远超预期的生命馈赠。她感慨道:“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与孩子们迅速打成一片,不仅结交了许多纯真的朋友,也逐渐理解了体谅他人的重要性。”这场跨越年龄的对话,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与童真相遇时迸发的成长火花。
青衿志远,践履寻真
外语系2023级英语专业杨颖珊在家乡参与了主题名为“情暖归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福建华谊三爱富氟佑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竹立方生态科技馆。杨颖珊表示:“创新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传统材料同样可以焕发新生。通过亲身参观和体验,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激发了创新思维。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财富。”
从“四向发力”的文化破圈到“四进走进”的红色浸润,从百花齐放的自主实践到扎根大地的青春担当,外语系构建起“全域融合、全程浸润、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未来,外语系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实践内涵,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勇立潮头,争做先锋!
系新闻宣传中心 徐静诗 张洛奇 张雨涵 撰稿
徐静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