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青春外语

返家乡实践故事6|奋斗让青春更多彩

时间:2020-08-24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文章,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持续作出新的贡献。根据上级团组织相关工作要求,外语系现面向全系团员青年征集“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主要围绕: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结合实践的所思所想;2、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文章,结合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悟;3、返家乡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社会实践的所得所获。我系将择优向上级团委进行推荐。

奋斗让青春更多彩

2020伊始,庚子年春,寒假,本该是沉浸在“过大年”的欢乐氛围中,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年的寒假和往常不同。我们主动居家隔离,减少外出,祈祷2020的春天到来之时,我们的国家能够平安渡过这次难关;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终于,在党和国家的统筹部署防控下,各省市“不断降级”,今年中旬,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控。

过去常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今年抗击疫情队伍中不乏“九零后”的身影,他们在万家灯火,团聚之时,与家人告别,毅然踏上前往“疫情区”的列车;他们迎难而上,心有大爱,自发组织为疫情期间物资缺乏的城市送上各类生活必须品……

我的家乡在福建泉州。在泉州市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志愿者队伍里也有许多青年力量。他们戴上口罩,到每家每户,询问有无近期外地返乡人员,主动在社区为居民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耐心回答居民的问题。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战疫情”专题系列报道中,许多协和学子及校友奔走在疫情防控的前线,他们或穿上防护服前往治疗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为民众带来最新消息;或响应学院及所在院系的号召,积极投身抗志愿活动;或尽职尽责,积极配合辅导员,每天坚持督促同学们如实填报健康调查表……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也和过去不同,没有线下活动,青年朋友们借助网络平台,学习五四精神,认识到当代青年的责任。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我作为青年队伍的一员,深受鼓舞。今年七月以来,我国南方大范围强降雨,多地汛情告急,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险情频发。云南彝良,90后民警许世雄,因担心水位急涨危害生命,沿街嘶吼喊醒村民;今年刚满20岁的黄佳宁在防洪大堤上简单地过了生日,又立刻投身抗洪工作中,20岁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洪水早日退去”……

每一个小我,都令人动容。我深刻认识到“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主动上前,而不是担心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畏畏缩缩。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中国青年报》连载刊发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文章,也让我收获颇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二十五),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并特意到图书馆三楼阅览室看望暑期留校大学生,与大家进行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他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生在了这样一个时代,祖辈们、父辈们筚路蓝缕,打下了一片天地,我们更是责任重大。

疫情稳定之后,我利用假期时间,到教育机构教小朋友学习《弟子规》,教学开始前我先入为主地给他们贴上了“不懂事”的标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相处他们的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因为疫情渐趋稳定,加之盛夏炎热难耐,出门戴口罩的人数减少,本以为他们会因为“太闷”不戴口罩,每一位小朋友却都会在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前,拿出自己的小书包里的口罩戴上,“妈妈说戴上口罩才不会被病毒伤害。”班上有个孩子每天都会和爷爷一起看新闻联播,七月南方暴雨,他看了新闻,和我讲悄悄话我的爷爷是一名军人,可帅气了呢!我看了新闻,新闻里的军人叔叔们也特别厉害,他们帮助家被洪水淹了的老奶奶找到了新的房子,我长大后也要去当兵。”不只是青年的力量,我还看到了“一零后”和“一五后”身上的闪光点。教学相长。

这个不一般的假期,收获颇丰,学习五四精神、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连载文章之后,我更加强烈地认识到,身为一名青年人,我们该如何行之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做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新闻宣传中心 王晓镕 供稿

王晓镕 摄影

谢施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