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组建“行之”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研活动。
“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婆当红军。不怕路途多艰险,一心只为主义真。”《韭菜花开》童谣的诞生与八闽大地的风土人情、红色文化紧密相连。福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党史事件众多,然而,革命老区幼儿园德育资源匮乏,红色教育形式亟待创新。
针对这一问题,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组建了“行之”实践队。自成立两年来,实践队在省内九个地级市开展专题问卷调查,利用田野调查法深入长汀等革命老区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在福州共建的6所幼儿园开展“红色德育主题周”,广泛采访了一线幼儿教师、高校教师、幼教学者、场馆讲解员和地方志工作人员等,全面了解八闽文化在实践领域传播的现状与瓶颈,探索出了一条“红色资源+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
作为红军第34师老红军刘金金的孙女,实践队成员刘玉瑶同学深情讲述了爷爷所在的红34师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中与敌人殊死搏斗,拼死抗争的英勇故事。“绝命后卫师”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实践队成员,也激励着刘玉瑶同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风展红旗如画,协和学院的学子们将牢记革命者的“红旗不倒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