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巡礼 | 文化产业系“123” 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以及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热门关键词,加之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引导和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依附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增多。为此,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以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为指向,秉承“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办学宗旨,利用闽台的地缘优势,以广告学专业和动画专业为核心,以产品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休闲体育为产业外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依托,形成闽台文化创意专业群,培养“高素质、实基础、强技能”的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

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名单公布。学院文化产业系学子的参赛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5项。在本届比赛中,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获奖等级都有所突破,位列福建省独立学院首位,而这也充分展现了学院文化产业系闽台文化创意专业群建设的办学成果。

文化产业系以“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宗旨,以闽台文化创意专业群建设为平台,以打通专业和构建文化产业链为契合点,形成“123”—— “一体两翼三课”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即:立德树人为核心,专业协同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两翼,“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大课堂联动的模式),注重应用型创新型的学生培养,努力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立德树人,“引路人”与“追梦人”同行

初冬的校园,如往常一般,文化产业系党团活动室,正在开展师生党员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在这里找寻答案,感受穿越时空的青春共鸣。

高校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将“育新人”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之一,深刻阐释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认识论。文化产业系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让“引路人”和“追梦人”同行,追求共同理想信念和时代精神同在,以此作为文化产业系思想引领和思政工作的鲜亮底色。

包括思政辅导员在内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的主体,是学生灵魂塑造的“引路人”。“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必先师其己”,文化产业系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员占专任教师72%,充分发挥教师党员战斗堡垒作用,运用“导师制”将专业教师挂靠在专业对口学生支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上的帮扶,做到育人与教学相辅相长、互补共进。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文化产业系党总支书记何君老师表示,“文化产业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强教必先强师,强师以德为先’,让“软”师德成为“硬”约束,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文化产业系党总支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大课堂优秀分课堂”荣誉称号,立德树人先锋团队被评为“党员先锋团队”,1名教师、2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级学生第一党支部申报的“争创‘有温度、有深度、多维度’的党员先锋队获得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校级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如今,协和学院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文化产业系“引路人”与“追梦人”齐头并进,让教师“引路人”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有才识、有胆识的追梦人。

专业协同,从“单打独斗”到“打整体战 出组合拳”

日前,文化产业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2018福建省重大教改项目,这为文化产业系闽台文化创意专业群建设坚定了前进的方向。文化产业系现有6个教研室,通过闽台文化创意专业群的组建,让各学科、各专业、各教研室之间从“单打独斗”到“打整体战 出组合拳”,形成立体交互模式。

第一,文化产业系顺应国家产业链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引导和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依附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相关行业将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闽台文化创意专业群建设和教研室协同建设,实现各教研室间的优势互补,以广告学专业和动画专业为核心,以产品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休闲体育为产业外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依托,形成文化创意教学团队。

第二,文化产业系以打造“特色+精品”课程体系。依托省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文化创意教学团队、省级广告学特色专业和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教学平台,形成广告学省级特色专业加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作品创作》和《文化创意产业》、《广告媒介分析》、《广告策划》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特色+精品”课程体系。

第三,文化产业系专业协同形成定“性”在行业,定“向”于应用,定“格”在特色的“三定”人才培养模式。

1.定“性”在行业。目前,与文化产业系校企合作签约的公司百余家,每年寒暑假社会实践,学生走进企业,进行产业实践,将在校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2.定“向”于应用。文化产业系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陶艺实验室、苹果机房、画室各两间,电窑室、模型切割室、漆画室、插画室、摄影室、虚拟仿真动画实验室各一间,具备陶艺制作、漆艺制作、广告创作、艺术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设备条件。

3.定“格”在特色。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培养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构建闽台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平台,打造闽台文化产业合作共赢局面。

目前,文化产业系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人入选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3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拥有“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设备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实训中心”,是福建省游戏动漫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福建省动漫游戏衍生品产业联盟和福建省动漫游戏新媒体产业联盟会员单位。教学质量工程拥有量居全院各系之首。

文化产业系系主任伍明春教授表示,文化产业系十分重视专业群建设,以闽台地缘为优势,将各专业融合,协同发展,既培养“学有专长”和“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致力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专业当中,使学生成为闽台文化创意型人才

院、系领导共同摁亮电子球启动展览

院、系领导和获奖团队合照

家长带小朋友参观作品展

杏坛匠心,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漆艺教室里,魏宁老师正悉心指导学生涂上清漆打磨,这是漆艺作品完成前最后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考察创作者的耐力,如果稍有不慎,作品将毁于一旦。这些作品正是日前入选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的学生作品。魏宁老师不仅指导了19件学生作品入选,她自己的作品《陋室铭》也入选此次双年展,魏宁老师表示,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国传统漆工艺,更要培养新生代漆艺从业者,守正出新,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在闽江之星幼儿园里,符文征老师正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美术课片段教学示范。《阿诗有块大花布》是她最具代表的原创绘本,将中华传统元素、美学和童趣阅读巧妙结合是她作品的特色,如今她的作品已走出国门,她的绘本翻译成外文,每年都会亮相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等展览。她将自己对待创作的执着和严谨细致的教学风格传递给学生。

陶艺教室里,林则钦老师示范拉坯、印坯、镟坯、镟柄挖足等工序,他的课堂将制陶技艺融入生活,融入教学,融入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当中,将陶艺这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艺教授给学生。他认为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颗心触动另一颗心,他的工匠精神感染着学生。

此外,文化产业系还有包括郑云贵、陈天灨、陈冰、卢佳伦、何万太等多名福建省工艺大师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学生的实践创作指导教师,全程对学生的实践创作进行讲授、指导和质量把控,卢佳伦老师是福建省级陶瓷非遗文化传承人,他跟我们学院老师一样,每周亲自授课和指导实践。这些工艺大师具有多年的、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手把手的教导使学生甚至是老师都受益匪浅。

文化产业系现有教师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2名省级教学名师。文化产业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正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教师团队。广告学教研室教师沈惠娜荣获第四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被授予“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中文教研室教师方晓璐获评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荣誉称号。

教师要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在文化产业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三尺讲台上的师者,也是艺术家,他们用漆、用泥、用笔、用相机、用手、用心丈量世界。既是双师型教师又是民间艺人,他们是文化产业系多数教师的标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师生同成长,共进步。

符文征老师插画作品《阿诗有块大花布》

林则钦老师陶艺作品《徽派建筑》


荣获校第四届我最喜爱好老师方晓璐

沈惠娜老师(左一)在颁奖现场

“星星计划”,从“点点星光”到“璀璨群星”

文化产业系自2007年实行“星星计划”以来,通过“一堂两节三平台”将专业特色融入进各项赛事当中,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三大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的舞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类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之星、设计之星、体育之星、创业之星等“文产之星”,文化产业系的“星空”,从“点点星光”到“璀璨群星”。

课外反哺课内,丰富课余生活,第二课堂室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近年来, “文产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到孙绍振、王光明、赵秀兰、李欣频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近百余人次。通过“两节”——创意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形成了“以赛带教、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格局,其中包含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剧本创作大赛、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据统计,近五年来文化产业系学子共获奖886项,其中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涵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福建省经典诵读大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福建省学生动漫设计大赛、福建省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高校新闻奖等奖项。三平台即学生社团、实践展演(优秀作品展览和艺术实践汇报展演)、学生创业团队。根据专业特点,文化产业系艺术类专业举办“振鹭于飞”师生艺术作品展,2016-2018期间,在福建省民俗馆、地铁站、商业广场等举办作品展20余次,受到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腾讯大闽网、《海峡都市报》、东南网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音乐表演专业每年均举办新生专场汇报演出、优秀学生演唱会、艺术实践等,逐步形成课外反哺课内的模式。创业团队更是走出了林良水、雷荣福、陈雨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先锋的优秀校友,形成“学生——学校——企业——校友——学生”的区块链式文化(文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产业系调动创业成功的校友反哺学校,带动学弟学妹进行创新创业,目前系内仍在联系的创业校友有32位。先后获得“互联网+”比赛院赛1个三等奖;2017年福建省创业之星提名奖2个;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个,省级立项1个;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2个,省级立项1个。

线上线下课堂同步,学习无处不在。线下,文化产业系推出 “协和书声”、“协和之声”、“振鹭于飞”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系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线上推出:文产匠心:xx老师和他的作品、文产朗读者、文产新思想微课堂、创意文产:师生优秀作品展厅等品牌栏目,讲好文产好故事、传播文产好声音。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提升实践能力。日前,文化产业系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 优秀摄影奖,2018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从院地合作传承“北管”艺术到关爱“小候鸟”暑期“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产业系历来重视发挥专业优势,重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重视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有才识、有胆识的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产业系将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特色化的育人模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科协同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两翼,以“三大课堂”联动的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闽台在文化和创意产业方面的交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以培养服务福建的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为己任,打造在福建享有盛誉的文化教育品牌,努力奔跑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勇作新时代的“弄潮儿”和“追梦人”。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为学子讲解如何雕刻陶艺

文产学子亮相学院十五周年晚会

走访竹筷工厂、竹博物馆


 
 
Copyright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 学院地址: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 学府南路 邮编: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