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产大讲堂 | 谢有顺教授带你读懂文学的三个视角

11月17日上午,在河西B3-102 教室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一级作家谢有顺来到文产大讲堂,从“读懂文学的三个视角”为师生带来生动的讲座。我系主任伍明春教授、团委书记李祯海老师、各年级辅导员以及2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谢有顺教授分别从“文学是中国的学问”、“文学是生命的学问”、“文学是当代的学问”三个视角解读文学。

首先,文学是中国的学问,文学的诞生,诞生于孤独的个人。从一开始谢有顺教授就从文学的诞生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认为很多学科离开了西方的学术背景,就无法讨论,比如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物理学,它们的核心知识与方法都来自西方。然而中国文学即使离开了这样一个背景,它依然有自己独特的整体系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这就是中国文学极为特殊的一点。“文学的诞生,本身并不是交流的结果。谢教授列举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法国普鲁斯特的七大卷的“追忆史”,他们都是在封闭的一个空间里,以个人的经历及想象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这表明了文学有它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它完全是在探索个人的真理,呈现个人的经验。“所以要理解或者说要读透中国文学,首先要知道,它本身是一门中国的学问。”谢教授说道。

其次他又提出“文学即人生,人生即文学。”“文学即道义,道义即文学。”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文学是和人生同构在一起的,是关于中国人面对人生的一种方式。“文学即道义,道义即文学。”即生活中基本的价值观是道义,是文学来提供和塑造的。忠、义、孝等价值观基本上由文学人物或者故事进行传导。读杜甫,读懂儒家的担当;读王维,读出佛家的寂静。借由文学的转化,思想也变得感性可亲。“所以要读懂文学,一定要从中国的视角。”谢教授再次强调。

接着,他谈到:文学是生命的学问,文学面对的是活脱脱的精神世界,假如一个人对生命精神没有感觉,他如何读懂文学并研究文学?很多文学教授,拥有很多关于文学的知识,但却不一定读得懂。胡适,古白话小说考证的开山鼻祖,做了红楼梦的考证,但读了好几遍也读不懂,甚至觉得艺术成就不够。从文学研究的角度谢教授认为假如无法进入红楼梦的世界,终归感受不到艺术世界所带来的生命里的美妙。文学研究应是既有知识和材料,又要有生命的。“义理、考证、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如果文学研究只限于知识和材料,远没有进入文学研究的内在。“读文学,在对话的层面上。”谢教授强调哪怕不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以一种感悟力去感受作家所创造的生命,也能读到其中的韵味。

再者,文学是当代的学问“无论研究什么,假如没有当代的视角和感受,学问终究是死的。”谢教授强调真正的文学研究需古今并重,所有的学问本质都是当代学问。“生处当代,应用当代。”若没有当代学问就不可能有当时的文学。假若没有当代的视角,就不会有鲁迅对国民的批判。学问,一亩三分地,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看待自身发挥运转的生命是值得思考的。

最后,问答环节,谢教授解答了学生提出的该从哪些角度对文本进行评论的疑问,提出“留意细节”、“对话时代”、“理解作者”三者合一的方式。此次讲座,谢老师从文学的三个不同视角出发进行全面阐述,使到场的同学们听后对文学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解到读懂文学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有助于培养今后阅读方法。讲座后,谢老师提笔写下“有无相生”四字,赠予我系。

主讲人简介: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先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一级作家。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文化领军人才等,并于2010年被国际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出版有《成为小说家》《文学及其所创造的》等著作十几部。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多个奖项。

 
 
Copyright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 学院地址: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 学府南路 邮编: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