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协和菁华
【协和校友】曾少芳:一脉香传,香传文化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院学生记者站 陈铭 摄影: 美编: 责编: 发布时间:2019-03-15

2014届国际教育学院国际金融专业校友曾少芳

“彬达故事始于1469年,曾氏先祖创造了众生香,至今已过去了五百多年……”2011级国际教育学院国际金融专业的曾少芳校友侃侃而谈,介绍着彬达制香的历史。

彬达香文化园内,在“高山流水”的雅乐中,穿着古装的温婉女子手持铜香匙,把几勺香粉舀入香篆炉,轻轻把香灰压平,然后,在祥云形状的香模中倒入檀香粉,用香铲和香扫处理多余的香粉。她把香模轻轻拿起,点燃祥云图案的香。随后,游客们在香道表演者的示范下,开始轮流品香…

“蔡志忠通过画四格漫画让更多人有去读《老子》的欲望,四个漫画只是一个窗口,香道表演其实也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人们意识到香道很唯美,吸引人们去多了解香文化。”曾少芳介绍到,中国在农耕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香,在那时候,人们借助缭绕的香气将祈求来年丰收的愿景传达给上天,即《香十德》中所说的“感格鬼神”。但在破四旧时期,香企业出现断层,导致香文化得不到传承,这也是彬达公司创建文创园的原因之一。

在园内,游客们可以品茗闻香,欣赏香艺表演,还能DIY香品,品味古法制香的乐趣,通过这些方式来体验永春香文化。同时,公司还开辟了传统文化研学线路,至今已接待了从中学至大学的多个学生团体,讲解员给学生们讲解中国香文化历史,组织学生们体验搓香跺香花等制香流程,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香文化。

“永春香是千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舶来品,如今世界上每点三支香,其中就有一支是永春香。”

永春素有“中国香都”的美称,出生于香业世家的曾少芳对香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的父亲曾建全就是永春篾香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也是永春彬达香业的创办者。自幼父母对她要求严格,曾少芳在古典名著的熏陶和制香、品香的文化下长大,20多年来的耳濡目染,香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协和学院毕业后,曾少芳前往位于澳大利亚的伍伦贡大学进修。澳大利亚拥有自己的香文化,当地的土著居民生病了不需要去求助西医,他们有一套完整的香药体系来医治,这与永春香的功效不谋而合,桂皮、胡椒,这些香料很早就进入百姓生活。中医提到,芳香能去除异味,有安神和抗过敏等功效。父亲希望她可以去感受研学一下这种香药体系,同时探索一下海外市场,通过传播永春香文化来探寻彬达香业在海外发展的机遇。

在国外生活的日子里,曾少芳见识到了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茶文化、节日文化、风水文化以及香文化,甚至知道的比国人更精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房东每每打扫完房子都会用熏香去“净化能量场”。

而在与外籍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曾少芳发现,大家对于香这个神秘的东方舶来品有着极高的热情,他们仰慕香文化也热衷于尝试。可一提起香道茶艺,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日本。日本比中国更早打开国门,文化传播方面做得也更为完善。这让曾少芳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大家一提这些优雅美好值得赞叹的东西,一下子就会想起到日本而不是中国。”中国的香道茶艺历史悠久,精细美好,不应该被掩埋。在这个观念下,曾少芳和朋友成立了一个香道相关的工作社,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玩香品香论道,教外国人玩香;和房东合开了一个牌子,去一些小集市上卖一些精致的、与香文化相关的小物件,这些精致的小玩意受到众多外国人青睐,可他们总会询问这是不是日本制造的,外国人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却一直是低价、劣质的,这让曾少芳感到心痛与无奈。

2017年,曾少芳从伍伦贡大学毕业,父亲的一通催归电话让她回到了永春,回到了自家企业担任彬达香文化园的运营总监,从事管理运营团队,推广企业文化方面工作。她想凭借自己的一点点绵薄之力去努力,研发新产品,发展中国香产业的驰名商标,改变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歧义。这也是她远渡重洋求学,却返乡传承香魂的契机与动力。

回想起刚回国的那段日子,曾少芳由衷地感谢父亲对自己的引导。她将自己比作一个“牵线木偶”,大体上按照父亲的规划走,同时又有一点“叛逆”,自主地去尝试一些别的东西,然后不断地在这个过程的拉扯当中,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在小范围里面实践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偏离父亲的大方向,找到了自己应该站在的角度,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可以有自己思考和策划能力的执行者。

父亲是她的良师,他丰富人生阅历为曾少芳指明了道路。在她的朋友圈里记录着许多她与父亲的互动,父亲给她分享读书笔记,带她进行头脑风暴。在父亲的支持下,她拥有足够的空间去实践课业上学到的、哪怕太理想化的理论知识。在事后父亲会帮她分析利弊,进行总结和补充。她和父亲出席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场合,开阔了眼界,接人待物方面更加熟稔。跟在父亲身边,她学到了很多,形成了现在的格局思维方式,这也成为她日后再次进行职业选择的底气。

和父亲的帮助一样,协和对于曾少芳而言同样意义非凡。曾少芳评价自己的大学是“蛮能折腾的”四年。做学生工作、去公司上班、在学校西门摆地摊,曾少芳大胆地尝试着每一样她感兴趣的事物。大学期间,她加入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小葵新媒体工作室,成为了一名采编记者。“蹭”了丛春华老师的新闻采访课,培养了信息判断能力。虽然现在她并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但她养成的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她如今工作的开展增益不少。“多维度思考的一个具体化的事情,你的员工告诉你的结论大多是站在自身角度,那么这是事实还是推论?”曾少芳以企业销售为例,“这位销售人员这一天当中遇到了五个人问他这件产品,所以他得出这件产品前景很好的结论,可事实很有可能恰好就是这五个人都只问他了。”曾少芳认为,这种判断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去思考这个事情的源头跟层次,从而得出一个准确的清晰的判断,这是独立人格的体现。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慢与静”都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曾少芳谈及香业的未来发展路线,要将茶道、香道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形成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链。

“事情很适合在大学做。你出了学校之后,你有工作了,年纪大了可能就不适合了。”曾少芳建议“大学四年是最好的四年,要珍惜,没有课的时间就可以去想想怎么去折腾自己。”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曾少芳递交了英国的留学申请,期待通过进一步学习充实自己。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