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协和菁华
【莘莘学子】他们来自远方——专访协和学院西藏籍学子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院学生记者站 何杨杨 黄河斌 林志超 李菁雯 陈颖 陈雅真 摄影: 美编: 责编: 发布时间:2016-11-01

今年,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正式面向西藏招生的第二年。现如今,已有9名学子在协和求学与生活。从四千多公里外的西藏自治区来到闽都,他们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不禁让人充满好奇。本次采访,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西藏籍学子的协和生活。


白玛吉:从意外开始,走进汉文化


人物名片:白玛吉,藏族,文化产业系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当得知自己被最后一个志愿、远在国土另一端的福州学校录取时,白玛吉陷入了长久的迷惘,“从4800米的高原降到平均海拔不足百米的小盆地,这是我完全无法想像的世界。”遭遇行李箱损坏、手机失灵、醉氧及“水肿”,她的大学之路显得格外坎坷。每个行进的夜晚,她便微抿一口从家乡带来的水,默念着佛经,只有在这个时候,累积在心头的愁绪和痛苦才会减轻一些。

白玛吉填报的志愿均为汉语言文学。一方面逃离了自己不太擅长的数理运算,另一方面,她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学习汉文化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重回故土,做一名双语教师。刚抵到福州的一周里,除诵经祈福外,白玛吉做的最多的,便是用笔记下日常琐碎感悟来排解内心对家乡的想念。

和协和的缘分开始了,希望自己能安稳度过余下的四年。”白玛吉认真地写下愿望。

遵珍桑姆:笑着带来家乡的“味道”


人物名片:遵珍桑姆,藏族,管理学系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糌粑、酥油茶、甜茶、青稞酒……这些食品都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其中,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是藏族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糌粑”是由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初到协和,发现福州的食物偏甜,家乡食物的口味则偏辣,我有些吃不惯诸如蛋糕这类的食物。”说话间,遵珍桑姆已打开了自己储物柜,拿出了从西藏山南市带来的传统主食“糌粑”,并热心地向记者介绍了糌粑的 “吃法”。她说,食用时,将粑糌和酥油茶放在一起搅匀后一起吃,美味可口。“虽然现在离开了家乡,但是我每天都会吃粑糌,这个带有家乡味道的食物,减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

此外,和同学“约球”成为遵珍桑姆来到协和后最大的乐趣。从小就喜爱篮球的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她笑言道:“来到大学后,常常和新朋友们一起打篮球,很开心体育课抢到了篮球课,自己也渐渐地适应了大学生活。”

强久曲培:不能忘记的藏族文化


人物名片:强久曲培,藏族,文化产业系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吞弥桑布扎,公元618年生于拉萨市尼木县吞乡鲁热卡地方。因为藏文的创制,他也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贤臣之一,官至御前大臣。”藏文课上,藏文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这位藏文的创始人吞弥·桑布扎。

去年九月,强久曲培从四千多公里外的日光之城拉萨来到沿海榕城,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虽在异乡,他很幸运遇到了一群“老乡”。上一学期,强久曲培参加了一门藏文课,这门课由福建师范大学的藏族同胞自发组织开设,藏族学生轮流自主备课授课,在课上分享藏族作家的作品藏族文化历史独特民间故事。上课时间是周末晚上八点,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教室。“我们开设藏文课是为了传承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我们离开故乡求学,但藏族文化不能忘。”谈到这点,强久曲培变得激动了起来,“虽然上课是自愿原则,但是大家每次都来得很齐。”

高中之前,强久曲培接受的是藏文教育,却阴差阳错考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和藏语产生的碰撞充满挑战,他一边努力学习汉语,同时也不忘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牵挂。其实,他早已坚定要学好基础汉语,毕业之后回到拉萨更好地工作。

格桑央珠:这是个美丽的意外


人物名片:格桑央珠,藏族,文化产业系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以前我从没有要去内地的想法,只想呆在西藏,高考志愿也是姐姐帮我填的。”然而,命运似乎和格桑央珠开了个大大的玩笑,那曲地区一共有六位学生被福建的大学录取,格桑央珠就是其中一个。

格桑央珠从未离开过西藏,第一次出远门的她,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购买火车票,幸运的是她找到了一起同行的伙伴白玛吉,帮助她买票一同出发。西藏没有直达福州的火车,她们需要先坐两天两夜的硬座火车到上海,再转动车到福州。回忆起这趟求学之旅,格桑央珠说道:“在上海转车时,找不到休息处,遇到了热心的奶奶帮忙找宾馆,乐于助人的叔叔帮忙购买动车票,虽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却也遇到了许多温暖。”

此外,格桑央珠透露,自己加入了一个藏族同胞联合群。来到学校后,在学长学姐的陪伴下,她第一次走进了影院,看了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前只想呆在家里,来到福州是个意外,更是个美丽的意外,遇见了许多新事物,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愈加期待。”

德吉美朵:想家的时候就跳“锅庄舞”


人物名片:德吉美朵,藏族,管理学系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德吉美朵在收拾上大学的行李时,在行李箱内放了一套传统藏族服饰,这是他们这些来外地上学的藏族孩子不约而同的做法,一方面用来展示民族特色,一方面用以寄托思乡之情。这个腼腆寡言的藏族女孩,在聊到家乡时变得有些“话唠”,她说,自己这一个月来每天都想家,而派遣的方式,就是听藏曲,跳“锅庄舞”。“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每逢节日或者平日里空闲的时间,族里爱跳舞的人都会聚在一起跳‘锅庄舞’。”从小就与族人一块儿跳“锅庄舞”的德吉美朵,现在只要在学校遇到开心事儿,也会当即在宿舍舞起来。德吉美朵的寝室除她之外还有两位室友是藏族人,一天晚上心血来潮,三个藏族女孩儿穿着藏装,从晚上8点一直跳到深夜近12点,而其他的汉族室友也被她们欢快的舞步感染得兴奋不已。对于德吉美朵来说,藏族服饰和“锅庄舞”就代表了远方的亲人,陪伴着她走进大学。

平措群培:做一名藏文化的弘道者


人物名片:平措群培,藏族,管理学系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藏人取名大有讲究,一些父母还会请活佛赐名。平措,在藏语中意为吉祥圆满,活佛将自己的名字所赐予新生儿的“群培”则寓为弘道者。平措群培便是藏文化的弘道者。

平措群培生在一个宗教家庭,自幼读书,便偏好藏族典籍,从神话传说到《活佛自传》,平措群培总能沉浸在故事中,“活佛是藏人的老师。他们终身修行佛法,引导人们乐施向善。”来到远离藏族文化的大学后,平措群培多了一项“爱好”,便是不时给舍友“安利”的藏族神话,充满民族风情的神话故事总能吸引室友们的注意。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便约上几个藏族好友一同玩转福州城。 游历多了,平措群培更坚定了成为藏文化的弘道者的决心。“现今一些藏族孩子对藏语学习不够重视,这很严重。”在平措群培看来,保护藏族的语言文字,就守住了藏族文化的根。

正筹划“公务员考试”的平措群培寄情于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一名藏文化的弘道者,让理想真正落地。

米玛仓决:带着自己的文字梦,开启新的旅程


人物名片:米玛仓决,藏族,文化产业系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特别想去内地看一看。”这个梦一直埋藏在藏族小姑娘米玛仓决的心里。今年九月,她第一次离开家乡拉萨,独自踏上了去“内地”上学的路。

在高中选修的文学课上,她第一次了解到了徐志摩的诗和故事。那时,对诗的喜爱就种在了她的心里。“我喜欢看书,写东西。”学校图书馆是米玛仓决最经常光顾的地方,她一直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备有专门的读书笔记本,看完书的读后感都被她写在了里面。在基础写作课上,老师要求读蔡元培的文章后写读后感,作业交上去后,她又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写了一份。“不知道最后这个本子能写到多厚,但我想一直坚持下去。”

谈及未来,米玛仓决说自己想考公务员,希望自己毕业后有机会到拉萨教育考试院工作,为自己的母语做出一点贡献,让藏族人更加重视并努力学藏文。

直美罗布:带着音乐这位“老朋友”上学


人物名片:直美罗布,门巴族,管理学系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一身休闲舒适的装扮、一口流利的汉语,这是直美罗布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几千里以外的西藏林芝来到福州求学,音乐,是唯一始终陪伴他左右的“老朋友”。从初中起就学习吉他的直美罗布,大一入校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便是一把吉他,不论课业多忙,他每天都会花两小时与吉他相处,不练习的时候,吉他就被他小心翼翼地珍放在琴盒里。一个学期后,直美罗布加入了一家琴行组建的乐队,成为这支名为“黑桃A”乐队的主音吉他手。乐队组成后曾在福建工程学院有过精彩的演出,这给了直美罗布很大的成就感,但他更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为本院的同学们演出。去年,在管理学系入学两周年暨迎新晚会上,直美罗布曾登台献唱过藏文歌曲,正是那次演出,让他迅速地消磨了与身边汉族同学们的那份“陌生感”。因此,手中那把吉他有一天能为学院的同学们奏响,成了直美罗布的一个心愿。

次仁卓玛:大学是一张待完成的“心愿卡”


人物名片:次仁卓玛,藏族,管理学系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高大上”是次仁卓玛对这个离家千里的大学的第一印象。上大学前,次仁卓玛暗自为大学订好了“心愿卡”,第一愿望便是学习一门乐器。九月开学之际,各个学生组织纷至沓来,花样百出地纳新让次仁卓玛应接不暇,迟迟做不了选择,直到尤克里里协会的负责人走进她的寝室,用尤克里里谈了一首《南山南》,轻快的音色和舒缓的民谣旋律让次仁卓玛当下决定:“就是它了!”加入协会后,次仁卓玛买了一把尤克里里,每周和协会的同伴们一起学习,不到一个月,她已经能够弹奏几首简单曲目了,采访间隙,她还心血来潮为记者演奏了一段《小星星》。

现在算是新手,但是和学长学姐一起学习,一起玩儿,练习就不是太难了。”而现在次仁卓玛的小心愿就是学会用尤克里里弹奏民族歌曲《酒歌》,除此之外,她还希望能在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