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陈雨,我院文化产业系2016届美术学专业校友,毕业后在福州花鸟市场经营一家名为“百花画廊”的书画店,同时,她也是店内的裱褙师,掌握精湛的古字画修复技艺。
走进福州花鸟市场的“百花画廊”,一股浓浓的水墨香和传统字画的朴实感扑面而来,不大的展厅内满满挂了上百幅装裱好的水墨字画,门口一幅卷轴用毛笔写着“营业中”。
没有泛着微微黄光的台灯,也没有架着稀古的老花镜。90后女大学生陈雨晃着年轻的身躯,在沉郁的墨香展厅内显得稍许“违和”。作为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2016届美术学专业毕业生,陈雨与身边大多数年轻的步伐背行,一毕业便扎进了复古流——做一名裱褙师。这家坚持用“回归”的理念经营着的创业小店“百花画廊”,藏着陈雨那双年轻却负有精湛的古字画修复技艺的手,这双手,是陈雨的“镇店之宝”。
回归老工艺是一件“有味道”的事
“百花画廊”的展厅中央摆着一张古木长桌和一把方椅,桌上陈列文房四宝和几张正在晾干的水墨字。这张小小的桌前曾坐过许多书法绘画的老师和字画爱好者,他们慕名而来,不时在桌前挥笔造出几幅作品。对他们而言,这间“百花画廊”是一处既可潜心创作又能与志同道合者高谈阔论的佳地。回访的客人们逐渐增多,在一旁静静地听客人们谈论对字画的见解成了陈雨最舒心的事。
展厅背后是陈雨日常的“加工厂”,围上小围裙,扎一个马尾,一撕一扯,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只见陈雨年轻的身体在来回行动,一双灵巧的手拿着自己修磨好的竹签贴在画边,小心地将画从墙上慢慢撕下。洗浆糊、扣画心、量零部、定轴、订框……每一个步骤陈雨都要一一确认好才放心,一张边角破烂不堪的古字画眼看在陈雨娴熟的动作中修复完好,她这才歇了口气。
许多人诧异,为什么陈雨不像其他年轻人往外闯试图引领新潮流,而是选择了回归老旧的手工艺?面对他人的疑问,陈雨总是一句回答:“老工艺具有它固有的独特味道,而我正好喜欢做有味道的事。”
她说,自己更喜欢“孤独”的工作环境,“从洗浆糊开始到最后的装框或者定轴,整个过程就像是在用石磨在磨豆浆,慢慢的一点点的磨出醇醇的豆浆,很舒服。”说着,陈雨圆圆的脸上浮起了一丝柔和的笑意。
藏在年轻身躯中沉郁的“工匠精神”
为了让画更平整,单是给画上墙就需要一天,再进行贴边、晾干、裱画、订框等程序,每幅画至少都需要一周来完成,现如今市场中早已有机器来代替手工,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省心省力,但陈雨却对此并不认可,在她看来,相比机器裱画,手工的好处就在于字画还可以进行二次修补,同时机器的瞬时烘干易使字画干裂,损伤作品。
对待字画,陈雨有着不同平常的严肃,一开始裱画工作,她一身的活力与随性便即刻收起,每个步骤陈雨都要求精益求精。对美工颇有研究的她还会时常思索该怎样给字画搭配最合适的绫布,让字画得以更完美地呈现,“经常绫布没有我想要的颜色,就只好麻烦杭州那边的染布工厂帮忙找我想要的颜色和绫布的种类,自己闲着的时候也会特地买一些新材料来和传统的材料作对比,尽量符合顾客的口味。”
作为一名裱褙师,陈雨也有着自己的信念。装裱的字画的作者并非都有名气,前来买画的客人们也大都只是更想要装饰或寓意的效果,面对这类“平凡”的字画,陈雨也丝毫不懈怠,反而更费心血去装裱,她说:“我虽然不能给这些作者名气,但我可以让他们作品被人需要,而顾客也可以用相对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字画。”
陈雨从仓库里取出一块厚板开始工作
陈雨从仓库里取出一块厚板开始工作
接到字幅后陈雨马上开工,削铅笔(为了减少画的破坏性)、测量作品大小
摆放好字幅后,陈雨正在过滤浆糊
将整张字幅涂上过滤好的浆糊后再贴到墙上
从墙上用亲手做的竹刀将字画轻轻卸下后,去掉多余的部分
从墙上用亲手做的竹刀将字画轻轻卸下后,去掉多余的部分
从墙上用亲手做的竹刀将字画轻轻卸下后,去掉多余的部分
从墙上用亲手做的竹刀将字画轻轻卸下后,去掉多余的部分
从墙上用亲手做的竹刀将字画轻轻卸下后,去掉多余的部分
顾客前来购买作品,陈雨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去接待
整个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工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