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什么?书就是带着作者所有人生经历和情感,或隐或显,只要你愿意便一直陪伴和守护你的使者。它亦或是是一张地图,指引你人生方向。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情感堆积成的一段旅程。起点就是终点,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结束,它是圆的。对于情感有着敏锐嗅觉的人,像我,似是命中注定的要在这个圆里走个不停。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与书结下这奇妙的缘分。
最美或是最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每当夜晚降临,我都常常忆起儿时暑假在老家夜晚读书的日子。月光伴着柔和的灯光充盈在小院之中,梧桐树下我和认识不久的小伙伴们围坐在小桌旁,我的母亲拿着《论语》教我们念诵。
“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我们一本正经的跟读,突然听见“不和之声”,随之我们都开始哈哈笑。
“谁读的‘搞裘’,你是想弄一件裘衣吗?”那个小伙伴拍着桌子边笑边说。
“对呀,我就是这么想的,怎么?你管我!”那个读错的小伙伴又羞又恼,涨红了脸,却又不甘示弱的维护着自己的面子。
我和其他的人哪管得了他们的争辩,早从一开始就笑得前仰后合的了。笑了约莫五分钟,在妈妈的打断和管理下我们才忍住笑又开始跟读了。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我们又大笑起来,借着之前未消下去的嘻嘻哈哈的劲,这次愈发笑的厉害。那种回环重叠的感觉,似是对小孩有天然的“挑逗”能力,我们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却依旧固执的重复着。好不容易刚平静下来,一抬头望见对方,使坏的读出那句话,接着一圈的人又开始哈哈大笑。就这样,睡前的两个小时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一个暑假也这样悄悄逝去。那时的我不懂得书中的内容,更别说什么情感体悟,但那种“书与情感割不断”的想法,却留在我的心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长大后,我愈发喜欢读书,因为它给予我无时无刻的陪伴和守护。它可以使我平静,使我释然。当我读到林徽因笔下的梅真同命运抗争,想摆脱时代的桎梏又困于其下时,我的心里留下浓浓的一抹酸涩。正如林徽因另一文中写到的“若是他出生晚个三十年,他的命运也许就不会如此。”当我读到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时,满眼都是非洲的风景,有那有着柔软紫舌头从人们手中卷食食物的长颈鹿;周身感受到的是非洲的精神文明--以勇敢和温存终结外界带来的创伤的崇高精神。韦索托纪念馆虽然纪念的是由种族歧视而惨死的黑人小孩,但那里不售卖那个小孩惨死的照片,他们用消除细节的方式使宽恕正真成立。当我从吴大伟的《人生电影院》中读到“无论生活带给你什么,都要学会泰然处之,过的轻松自在。”时,我悟到我们时常对未来报以执着,却常常放弃了对当下的珍视。也明白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找寻的是自己,而不是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会真的明白自己,谅解自己。当我无意间闯入寂地所描绘的世界,在那一幅幅浪漫优雅的图画和那一篇篇亦真亦假的故事中寻找人生真谛时,我发现了V先生身后寂地的身影,我从V先生的身上体会到了寂地那或黑暗或阳光的人生路程和或阴或晴的思绪……就这样,自从我可以在每一本书中体悟到不同的心灵后,我开始喜书中人之喜,悲书中人之悲,为他们落泪,为他们高兴。在这种情感的起起落落中,我体会到了命运的沉沉浮浮。
有人说:“若是喜欢一个人,脑海里便会提前与其过完一生。”我喜欢书,亦是如此。我常常想到自己以后坐在繁花盛开的地方,倚着树,品着茶,在和煦的阳光下,与每一位作者品每一味人生甘苦,直到生命的尽头……
借用《朗读者》的话来说: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是一切的开始。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雪;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而我,遇见书,有了成长,并合着那一段又一段情感来堆砌我自己的世界和人生。
(此为福建省民办高校读书月征文活动获奖作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