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选手正在做主题演讲
“老师,我不认同你的管理方式!”面对如此直接的质疑,怎样“接招”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12月16日下午,在学术报告厅,学院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12位辅导员一路“过关斩将”,展开与学生之间的“机智对决”。
比赛给辅导员出了一道“难题”。原休闲体育专业的“赵同学”从部队退役后不适应学校生活,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酗酒迟归,并提出转专业的申请,但根据学院相关规定,文体类学生无法申请转专业。面对这样的案例,辅导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管理学系辅导员曹昌沐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这一点我认同,但是转专业有它的规定,这个必须按规矩办事。”
接下来的“谈心谈话”环节,上演了一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斗智斗勇。学生志愿者扮演的“赵同学”一上场就说:“老师,我不认同你的管理方式!”面对这样的质疑声,管理学系辅导员张的芳用“循序渐进”的“招式”与“赵同学”进行沟通,了解他对辅导员不认同的具体原因,进而张的芳为“赵同学”分析部队与学校在管理上的区别,纠正“赵同学”的错误想法,晓之以理,令“赵同学”心服口服。面对同样的学生,国际商学系辅导员陈翔鹏提出了忠告:“不要因当下想法得不到实现自暴自弃,辜负了自己在部队里的付出。”
比赛的“案例分析”环节
如何与学生更好地相处?经济与法学系辅导员翁振凇表示:“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其实亦师亦友,学生出现问题并非要去责备,而是去开导他,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信息技术系辅导员刘钦江则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他说道:“一个辅导员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培养一个学生干部梯队,这样才更能解决学生更多的问题。”
国际商学系辅导员朱琳凭借充分的赛前准备和稳定的发挥获得比赛的一等奖,她表示:“比赛其实是实际情况的浓缩过程,通过以赛带练确实能够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与学生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技能更好地应用。”
“让人欣慰的是辅导员的参赛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一次参赛就是一次历练,因为每一次的选题都来自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大赛评委、福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俞歌春教授点评道。同时,她还提出辅导员们要关注思政工作的新热点,要将比赛中汲取的经验反哺于实际工作。
一等奖获得者朱琳与俞歌春教授的合影
大赛全体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