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媒体协和
东南网:博物馆“大思政课”:推动本土文史文博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转换

来源:东南网 撰稿: 摄影: 美编: 责编:陈晓凤 发布时间:2024-11-29

11月28日,东南网报道博物馆“大思政课”,推动本土文史文博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转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林香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通过举办“馆长进校园,赋能‘场馆思政课’”主题周活动,让博物馆“大思政课”更加吸引人。

原文转载如下:

东南网1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日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文物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博物馆“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推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同开展博物馆“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推广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完备“博物馆+”教学模式。各地文旅、教育、文物部门要统筹本地资源,鼓励大中小学与博物馆结对共建,开展实践教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记者走访了解到,我省部分学校、博物馆通过开展研学、创新各类活动,让博物馆“大思政课”更加吸引人。

把馆长们请进校园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

今年国庆节前夕,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林香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举办“馆长进校园,赋能‘场馆思政课’”主题周活动,邀请7位实践基地场馆馆长,分别就古田会议精神、脱贫攻坚历程、世界记忆遗产等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此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多维式校馆合作。该活动通过将馆长请进校园,指引学生到教室就能走入场馆,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带来的一堂与众不同的“开学第一课—让文物说话的思政课”。课上,傅院长用一张张珍贵的文物图片,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觉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经济与法学系2024级新生上完与众不同的“开学第一课”后纷纷发出感叹。

2020年开始,协和学院积极探索“场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该学院不断拓展“场馆课堂”,依托多家馆舍场地,充分利用场馆图片文字、历史文物、虚拟数字资源等“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互体验。围绕福建省的“红色文化”“绿色发展”和“蓝色开放”3大实践主题,开设6大实践教学模块。此外,该学院还通过数智赋能“场馆思政课”推进教育数字化,积极探索运用知识图谱的AI技术,搭建多维立体的场馆实践教学图景,探索“主题馆教学课堂+虚拟馆实践课堂+实体馆实践课堂”的三课堂相融合的、宽边界的实践教学模式。

多彩体验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在福建民俗博物馆,沉浸式剧本杀、美食品尝、非遗手作让孩子们在丰富有趣的体验中享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该馆在假期推出的研学营,通过六天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学习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步入古厝厅堂,像是穿越到了过去,跟着书童哥哥的步伐,体验老福州的节日习俗,完成寻福任务。”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林奕君意犹未尽。“节气探查营”活动正是源自该馆原创特色展览“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展”,通过讲解二十四节气中承载着的天文气象、农桑工艺等传统知识和民间智慧,通关打卡、寻宝解密,完成二十四节气拼图。

除了在馆内研学营,福建民俗博物馆还走进中小学课堂,为同学们带来非遗手作体验,开展别开生面的古风运动会等,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了解福建民俗文化。

福建民俗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了解福建非遗技艺,体验特色民俗活动,全方位感受闽式节气的无穷魅力。接下来,福建民俗博物馆还将继续深挖八闽文物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优化服务供给,推出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社教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滋养。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