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部系动态
文化产业系学子为留守孩子量身定制夏令营 美育助飞“小候鸟”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林 响 院学生记者站 陈雅真 摄影: 美编: 责编: 发布时间:2017-07-31

关爱小候鸟我们在行动活动启动  朱高航/摄

7月8日,夜幕下,地处福建省三明市的沙县富口镇格外安静,而镇中心小学校内“红娃少年宫”的一间教室,灯火通明,清脆的童声旋律为这静谧的夜增添了几分美好。52名通过报名遴选的当地留守儿童正在文化产业系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周木英的带领下,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7月6日至12日,文化产业系到沙县富口中心小学开展“关爱小候鸟,我们在行动”暑期爱心支教夏令营。每天晚上,大学生志愿者与当地孩子们都在这里进行音乐欣赏互动教学。“我发现这些孩子其实都很喜欢唱歌,但乡村的条件有限,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少有机会接触声乐、舞蹈等专业培训,我们就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周木英颇有触动地说。

“关爱小候鸟,我们在行动”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夏令营,是由沙县团委和关工委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携手沙县富口中心小学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13名大学生志愿者们与留守孩子们按照2+6的比例结对子,七天时间同吃同住,既教授他们专业知识,也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志愿者为同学们讲解航拍器的使用  林响/摄

立足专业特色 量身定制教学课堂

音乐欣赏互动教学、美术绘画、跆拳道、航模车模……大学生志愿者为当地留守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这些课程都是富口中心小学的老师经过前期充分地调研,结合大学生们自身的专业特长,针对留守孩子们感兴趣的科目所开设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把美育教育带进小学校园、带给乡村留守儿童。

志愿者指导”小候鸟“一同整理宿舍内务  朱高航/摄

志愿者手把手教夏令营孩子们画画  朱高航/摄  

志愿者现场教留守孩子们遥控赛车操作  朱高航/摄

7日上午,简短的夏令营启动仪式后,航模车模展示体验活动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负责这个项目教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立马被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咻——”,2015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黄羽操控一辆大X赛车在红色跑道上风驰电掣,引起孩子们一阵惊呼。“孩子们看见赛车模型都十分激动,看见他们的笑脸,我知道这次我们来对了。”已经从事酷跑赛车项目两年多的黄羽一边娴熟地调试着手中的遥控器,一边说道,“我们只是希望乡村的孩子们也能有机会接触下这些可能在城市里不算新奇的游戏。”

场地的另一边,2015级休闲体育专业学生陈辉辉正在给孩子们上搏击课。出拳、侧踢,一招一式,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陈辉辉表示,武术教学是希望孩子们既能锻炼身体,也掌握一项防身技能。2016级美术学专业陈秋芳则是带来美术绘画教学,

每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练习音乐欣赏互动教学、美术绘画、跆拳道等课程。其中,不少孩子还喜欢游泳,于是,11日,大学生志愿者们便带着孩子们来到沙县生态新城第一小学的泳池馆上游泳课。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做完热身运动后,便与孩子们一同下水,在泳池里“扑腾”起来。

志愿者与留守孩子们一起包沙县特色小吃芋饺  朱高航/摄

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包的水饺  朱高航/摄

学戏曲做小吃 感受家乡文化

除了见识新鲜事物,感受、学习传统文化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志愿者精心安排了国画、剪纸等课程,还请来富口当地传统戏曲——小腔戏艺人们,有年代感的行头、传统的唱腔、艺人们的精彩讲解,孩子们不仅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文化味儿,还学习了《六郎探母》等历史典故。

而说起沙县,就不得不提它的小吃文化。主办方特地安排了制作传统小吃的环节,包扁肉、包芋饺、包烧麦……在当地美食高手的指导下,大学生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学习制作过程,感受做沙县小吃的乐趣。“以前,都是看着奶奶和妈妈做,现在吃着自己动手做的沙县小吃,真是特别香!”小营员、沙县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吴林烨自豪地说,“哥哥姐姐们也都是我教他们包的呢!”

福建沙县荷山村90岁革命老兵陈能清为大家讲述红军故事  朱高航/摄

志愿者与留守孩子一同打扫校园卫生  朱高航/摄

志愿者带领夏令营孩子们唱军歌  朱高航/摄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观红军亭  朱高航/摄

志愿者和留守孩子一起学习小腔戏  朱高航/摄

走访红色遗址 传承红色精神

此外,大学生志愿者们还把红色文化带给乡村留守儿童。8日,他们一同走进荷山村,走访当地红色遗址,传承红色精神。

荷山村是沙县著名的红军村,不少革命先烈长眠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红军造币所、荷山炮台、战地医院等见证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的建筑都座落于此,红军亭、红军墓更是表达了人们对先烈的敬仰。

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化身“红军”,穿上蓝军装、戴上红军帽,徒步“行军”近10公里。听老红军、90岁的陈能清老人唱红色歌谣、讲述红军故事……重温红色历史。

这批营员中,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也才14岁,近10公里徒步“行军”没有一个人落队。“这些孩子们的坚持超过我的预期,每一个人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包括吃野菜也是,虽然很苦但都吃完了,这点我很佩服。”随队大学生志愿者陈崇鑫对此表示赞许。

“听着哥哥姐姐们讲了很多有趣的事儿,跟他们学习、聊天,长了不少见识,我们都很开心。”沙县城三小学三年级的罗滢高兴地说道,“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哥哥姐姐那样走出乡村,去外面看看精彩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

离别时刻依依不舍,志愿者和孩子们相互拥抱拍照留念  朱高航/摄

夏令营的孩子们来到沙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阅览室浏览学习  朱高航/摄

此外,大学生志愿者们还教留守孩子整理内务、洗衣服、打扫校园等一系列生活技能。“我学会了洗衣服、叠被子的技能,越来越独立了。”谈及七天的收获,沙县富口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茅声豪说道。

此次支教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沙县富口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宣羽的家长感动地说到:“看到大学生志愿者对孩子们的用心,我们很感动。这是一段很好的人生体验,不管学习、生活,孩子都能得到不少锻炼”

沙县县委常委、富口镇党委书记赵振华表示肯定:“在沙县,文化活动相对比较贫乏,大学生下乡支教是一次很好的互动。志愿者在其中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思考,把正能量传递给留守孩子,带来新的活力。”沙县团县委书记姜丽伟则认为:“大学生下乡支教对留守孩子会有正面激励作用,树立起一个好榜样,而榜样的力量会传递,有一天留守孩子走出这里也会懂得反哺家乡的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专业技能,把所学知识带给农村的孩子们,农村的小朋友接触到现代的科技、传统文化,这样的支教是双向有益的。我们也还在探索如何充分调动高校资源,尽所能帮扶社会。”院党委副书记林鲁文说道。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