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国新闻网福建图文报道我系“星火”实践队赴泉州永春县开展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实践调研。
原文转载如下:
进入暑假,各地各高校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日来,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也陆续展开。
26日至27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政和县开展探寻“琅嬛福地”解码“山系文化”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文化挖掘、红色教育、产业调研等方式,探索文化创新传承新路径。
在亿年龙鸟展示馆,队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穿越时空与古老文明“对话”深入了解龙鸟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开展“龙鸟IP+朱子文化”文创设计,将古老图腾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设计茶杯、帆布袋等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传播转变。
进入暑假,各地各高校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日来,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也陆续展开。
26日至27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政和县开展探寻“琅嬛福地”解码“山系文化”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文化挖掘、红色教育、产业调研等方式,探索文化创新传承新路径。
在亿年龙鸟展示馆,队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穿越时空与古老文明“对话”深入了解龙鸟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开展“龙鸟IP+朱子文化”文创设计,将古老图腾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设计茶杯、帆布袋等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传播转变。
协和学院团委副书记赖沈真表示,希望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实践平台,进一步促进学院与福建省写作学会的深度合作。
“每一道经纬都承载着文化密码”——在永春县永芳纸织画展示馆内,大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学习纸织画制作技艺。这是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管理学系“星火”实践队在永春县开展“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主题调研的一个生动场景。“看似简单的穿梭,实则每一道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实践队员蒋依婷在体验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永春县文化底蕴深厚,众多非遗技艺在这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6月26日至28日,在为期三天的调研中,该实践队聚焦纸织画、白鹤拳、永春香、漆篮、永春老醋、佛手茶等非遗技艺,深入挖掘其在守正创新、弘扬传承过程中的生动实践与发展现状。
“嚯!”起手虚步亮掌,收势“白鹤亮翅”,一招一式尽显武术魅力。在白鹤拳传承基地,周金生与妻子、徒弟带领实践队队员学习白鹤拳的基础招式。在兴隆香业、彬达制香厂等企业,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千年香道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发展。“每一款香都要用心制作,既要坚守古法精髓,又要创新表现形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文溪说。
在永春期间,实践队员们还实地走访了仙夹镇龙水村漆篮展示馆、侨新老醋厂、佛手茶生产车间、苦寨坑窑遗址、永春陶瓷博物馆等,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
“此次调研让我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家乡。”实践队成员、福建师大协和学院乡村振兴协会会长杨铭感触深刻,“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做非遗的守护者,更要成为文化与市场的搭桥人。”
“非遗作为文化瑰宝,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技艺,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管理学系党总支书记苏秋红表示,“组织大学生开展非遗主题调研,既能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又能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