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国妇女报图文报道我系“星火”实践队赴泉州永春县开展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实践调研。
原文转载如下:
“每一道经纬都承载着文化密码”——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芳纸织画展示馆内,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大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跟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纸织画制作技艺。这是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管理学系“星火”实践队在永春县开展“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主题调研的一个生动场景。
6月26日至28日,在为期三天的调研中,实践队聚焦纸织画、白鹤拳、永春香、漆篮、永春老醋、佛手茶等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深入挖掘其在守正创新、弘扬传承过程中的生动实践与发展现状。
永春县文化底蕴深厚,众多非遗技艺在这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在纸织画工坊,实践队见识到“中国四大家织”之一的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永春纸织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碧双的指导下,实践队员动手尝试纸织画第三道编织工序。“看似简单的穿梭,实则每一道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实践队队员蒋依婷在体验后深有感触地说。方碧双表示,团队致力于创新题材和装裱工艺,推出一系列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使得纸织画在市场上广受青睐。
在白鹤拳传承基地,武术传承人周金生及其妻子、徒弟带领实践队队员学习白鹤拳的基础招式。“嚯!”起手虚步亮掌,收势“白鹤亮翅”,一招一式尽显非遗武术的独特魅力。通过与传承人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如今白鹤拳不仅在本地广泛开展教学活动,还通过线上视频教学、参加武术赛事等方式,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爱好者学习,让这项传统武术走向广阔的天地。
“制香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在中国香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文溪的一席话令队员们印象深刻。在兴隆香业、彬达制香厂等企业,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千年香道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发展。“每一款香都要用心制作,既要坚守古法精髓,又要创新表现形式。”林文溪说。
仙夹镇漆篮展示馆内,一部专题视频带领队员们走进这项非遗技艺的完整制作流程。展柜中陈列的漆篮珍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精美工艺品,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型。
此外,实践队还走进侨新老醋厂、佛手茶生产车间、苦寨坑窑遗址、永春陶瓷博物馆等,近距离观察非遗技艺的制作工艺,了解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此次调研让我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家乡。”实践队成员、福建师大协和学院乡村振兴协会会长杨铭感触深刻,“作为土生土长的永春人,当指尖抚过永春香都匠人手中翻飞的竹篾,看着传承人用金箔勾勒出灵动的纹样,我才惊觉这些从小司空见惯的物件,原来承载着千年的匠心。这趟实践让我认识到,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做非遗的守护者,更要成为文化与市场的搭桥人。”
“非遗作为文化瑰宝,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技艺,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党总支书记苏秋红表示,“组织大学生开展非遗主题调研,既能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又能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