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协和学院管理系网站

【媒体管理】东南网图文报道我系创新期末考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2022年6月17日,东南网以“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管理学系期末考 企业代表现场来打分”为题报道我系创新期末考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原文转载如下:

    6月16日下午,福州市高新区聚春园璟春酒店东越厅气氛热烈,一场由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举行的《企业危机管理》课程的结业考试正在这里举行。高校课程结业考试为何搬进了企业,现场担任主考老师的除了高校任课老师,还有不少企业相关专业人士。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为增强教学实际检测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举行的特别考试。据悉,这样的考试在全国也很罕见。

   《企业危机管理》课程:真实社会危机事件成考题 

    此次考核以近一年真实发生的 “某商城保安打人事件”等物业企业危机事件为蓝本,选题与专业知识高度相关,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同学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确定事件选题、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分析事件困境、提出危机对策方案,在考试现场接受企业专业人士的专业点评。

    现场,同学们模拟物业公司、被打志愿者、第三方调解人员等进行调解。面对各方诉求,困难重重。模拟物业公司的同学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采取发布致歉声明;立即移除事件中的石墩;并对打人的员工予以开除,对项目管理者给予降职、调岗处理;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与培训,以高标准要求每一位员工,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重视社会责任。

    让企业代表十分钦佩的是,同学们针对该起企业危机事件举行了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由同学们模拟的“记者”,从针对危机事件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连环发问,犀利的问题常让坐在台上的“发言人”冷汗直冒。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安排片区经理致歉、项目经理说明、保安主管做出解答、公关经理解释、人力资源经理表态做出相关回答。

    同学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现场企业代表专业人员的高度评价。“同学们提供的解决方案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小组,发表致歉声明,在很大程度上安抚了涉事志愿者、以及广大网友的情绪,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避免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企业在很快时间内采取整改措施纠正错误;并与涉事伤害者主动提出赔偿、并邀请志愿者重新测评;联系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并从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提供根本解决方案,应该说这些方案对企业来说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建公司运营经理文静点评时表示。

    任课教师吴琳则表示,《企业危机管理》是管理系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它融合了风险管理、危机传播、商务沟通等内容,应用性较强。课程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体现了应用型特点。近年来,课程在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不断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过程化的考核,真正将课程培养、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企业带着真实岗位需求标准来打分


    同一天,《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课程考核在该院学术报告厅进行,福建罗杉集团、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邦芒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代表带着真实岗位需求与任课教师共同为学生的表现打分评价。

    “这门课程的设计非常突出实践性,因此课程考核上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期末考核机制,加入了更多过程性考核,考核主体也进一步多元化,吸纳企业人员作为考核主体,对学生在实训项目的表现、成果质量进行评分。通过教师评定、社会评定、同学评定、自我评定,360度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打分,多维度展现和评价学习效果,从而也引导学生从原来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识记转变为更关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任课教师郭珍向记者如是说道。

    《创业训练与实践》课程:项目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专业评审

    “一个教学班级孵化一批创新创业企业,一个学生创业团队带动一批学生就业”这是《创业训练与实践》课程力求实现的教学目标,据任课教师陈言国介绍,该课程融合了课堂教学、沙龙讲座、企业参访、赛事训练、项目孵化、投资对接等多种形式和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创客”身份二者结合,由校内导师、企业高管、投资人等共同进行授课,配备学校、企业双导师,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场所多元,包括智慧教室、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乡村振兴服务站等。在课程结业考核方面不以传统考试方式进行,而是每个学生一个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专家评审、项目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探讨创业项目以及创业企业真实任务的解决策略,实现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据悉,《企业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业训练与实践》均为管理学系近年来精心打造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在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不断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过程化的考核方法,真正将课程培养、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是管理学系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结合、融合通达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