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疾病让我们一家人都陷入了深渊,但因为遇到爱心小家、因为遇到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管理学系这一群师生的爱心接力,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美好!”一位居住在福州元洪小区“儿童希望福州助医爱心小家”、11岁白血病孩子吴妈妈说的一句话。3月16日下午,福州元洪小区“儿童希望福州助医爱心小家”洋溢着欢声笑语,一场专门为白血病儿童举办的生日聚会温暖了每一位孩子和爸爸妈妈。
一场特殊的生日聚会 圆了很多患病儿童的心愿
“你们知道妈妈生我们的时候会需要付出多大的痛苦吗?来,用上气球体验下!”活动现场,我系的几位师生志愿者借生日会给孩子们上起了感恩课,几位孩子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紧紧的抱住了妈妈,大声地说出“妈妈,我爱你”。“因为孩子们还小,治疗难免是会痛苦的,所以我们就通过这种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懂得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从而配合医生治疗。”我系教师党员翁清清老师说道,她是爱心小家公益活动的总联络协调的具体执行老师,从2016年小家成立以来,她就坚持为孩子们捐款捐物,发动师生共同帮助这群特殊的儿童。
据介绍,“儿童希望福州助医爱心小家”成立于2016年,由协和医院几位医生倡议发起,在“希望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向社会募集爱心,免费为处于困境中的家庭提供三个月的暂时过渡。平时这里还提供就医协调、心理疏导、术后康复、个案筹款等帮助,树立患儿家属积极面对困难的信心。
目前,“爱心小家”在元洪城小区共有五套房,最多时可提供25个病患家庭的临时暂居。在这里免费居住了一年的吴妈妈介绍,她来自龙岩,孩子2020年被确诊为白血病,2021年2月来福州治疗,直到今年2月,孩子病情好转。目前只有一个月左右才带孩子来福州化疗一次,每次的到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其实都很开心的。“像这次的生日会,就弥补了包括我孩子在内的许多患病儿童的生日愿望。”吴妈妈说,孩子11岁,自从生病后就被迫休学了。孩子也可能隐约知道自己的病情,平时变得沉默寡言,有时还会发脾气,每次在福州跟随买菜的时候,看见别的小朋友背着书本去上学,都会问什么时候能够去学校上学。在得知孩子的需求后,管理学系便安排了志愿者们主动前来为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活动课。这一年的时间,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轮流过来参加志愿服务,他们给孩子买了四年级的下册书本,有的会给孩子上书本的课,有的会陪孩子们读绘本,有的是讲故事,有的是教手工课,有的教写硬笔书法,更主要的是让孩子能够不要与社会脱节,让他能够有个健康的心态。“在我系师生志愿者的带领下,我感觉孩子现在都变得十分开朗了,现在孩子的病情也在好转,我们正打算今年9月份给孩子送去上学呢!”吴妈妈说,除了物资上的帮助,志愿者在心理上的关怀效果远远超出了自己。
爱心小家管理员丁海青介绍,福州共有八个“爱心小家”(套房),2016年2月——2021年11月,福州“爱心小家”为690个病患家庭提供了94127天的住宿服务,总计4367人次 ,福州“爱心小家”平台共收到现金捐助1791537.36元 。
志愿服务有载体 实践教学有活力
“每个孩子的治疗费用都需要花上数十万元,甚至更多,每个家庭的需要的服务也是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很感谢学校将这项公益项目长期坚持下来。”翁清清老师介绍,2017年,我系正式组建党员实践服务队,开始定点帮扶“福州爱心小家”,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规模日益壮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志愿服务渐趋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2021年,在原有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我系提出“陪伴公益”理念,在服务内容上除生活帮扶、物质慰问外,增加手工小课堂、科普小课堂等陪伴服务项目,为学龄患儿传授知识,丰富患儿就医期间的精神生活。
此外,我系还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以校“三全育人”试点项目--《公共关系管理》课程建设为依托,将“爱心小家”志愿服务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用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负责教授这门课的李莉老师介绍,《公共关系管理》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而这样的志愿服务与课程教学实践刚好吻合。同学们通过调查,策划、执行、评估四个阶段完成学习。在评价上,学生写出活动感受,写出日志,还要向社会传播这项爱心公益活动。
目前,“爱心小家”志愿服务项目已趋成熟,团队囊括师生志愿者500余人,组织大型募捐活动10余次,开展精准志愿服务活动267场。2022年3月,我系被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授予“最美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以前是系里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如今是学生主动开展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在同学们心底扎下了根。”我系党总支书记苏秋红表示,师生们对病患儿童家庭的志愿服务,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并不惊天动地,也无豪言壮语,但却将志愿服务精神播撒四方,引领着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用实际行动温暖了“爱心小家”的690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