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

访问量:1013  时间:2024-06-01

  1、专业特色及优势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产品点亮智慧生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支撑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广泛,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工业控制、军用设备、智慧交通、智慧医疗……

你知道各种电子信息产品是如何工作的吗?

有没有自己设计一款智能设备的梦想?

让你的梦想从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启吧。

协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必要的相邻专业知识,具有较扎实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能够在电路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与网络、测控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领域从事设计与开发、技术支持和工程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里有优秀的教师团队,这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实基础、高素质、强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注重实践教学、激发创新潜能、培养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年后的你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你将可能入职瑞芯微、星网锐捷、网龙等知名企业,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系统、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

你还可以自主创业或考研继续深造。


2、核心素质

通过完成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扎实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通过完成EDA原理与VHDL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培养信息检测、分析、处理、控制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理论;

通过Linux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Android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应用设计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的专用嵌入式系统;

通过Python应用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控制理论基础、机器人学及系统开发等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传感与智能控制技术,能够设计和开发传感与智能控制系统。


3、师资队伍

本专业汇聚优势师资力量,拥有一支由专任骨干教师及省内其他高校、知名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名、兼任教师5名、知名企业工程师2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双师”素质的教师达64%。


4、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原理与VHDL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单片机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工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5G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且其主导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是我国目前新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人们对生活的科技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该专业的从业人员需求越来越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自2003年办学以来,本专业秉承学院“夯基础,强技能,重实效”的理念,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强,业务基本功扎实,踏实肯干,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近3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超过98%,专业对口就业率85%以上,优秀毕业生在瑞芯微、网龙,福富、星网锐捷、新大陆等知名企业就业,许多毕业生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多名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6、重要赛事获奖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倡导学生兴趣主导,坚持“注重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不断提升学生科技活动水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突出,近5年每年参与科技竞赛的学生覆盖率达到30%以上,竞赛成绩逐年突破,近3年来学生共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6项,学生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38项,其中福建省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获奖9项,“锐智杯”福建省大学生智能设计大赛暨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获奖8项,TI杯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32项,福建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获奖12项。2017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品“可见光定位系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由于表现突出,本专业学生肖亚鹏成为独立学院首位被全国组委会邀请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交流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的学生,也是该届大赛福建省高校中唯一在会上做报告的学生.


7、现有硬件及实验室资源配置与建设情况

本专业不断深化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整合共享实验室资源,实验中心现有实践场所主要包含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其中校内实验室分为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器件室,建立了完整的实验规章制度及实验器件借用手续和实验室借用手续,创新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各实验室除了用于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外,还对学生开放用于毕业设计、专业竞赛、课外自主实验等。

 

收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