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钱得自由》
作者:涩谷直人
协和馆索书号:C913.3-49/15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日本新一代极简主义生活博主涩谷直人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方式转变故事为基础,以最少的钱生活,获得最大的自由,从生活、物品、身体、时间、思考和人际关系这六个维度探讨如何以最小的花费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开口之后》
作者:黄执中
协和馆索书号:C912.11-49/58
内容简介:本书从沟通的本质谈起,教读者认识什么是沟通,哪些问题是沟通问题,哪些问题其实根本不是沟通问题,让读者建立对沟通的正确理解。再从实际案例出发,去剖析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沟通困境,改变沟通观念,从而改变我们对沟通和说话的认知,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开不了口”“不会说话”“该怎么说”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愿认错》
作者:卡罗尔·塔夫里斯,埃利奥特·阿伦森
协和馆索书号:B84-49/259
内容简介:本书深入家庭、医疗、学术、商业、司法、政治、冲突和战争等
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人们如何为自己的失误、有害行为或错误决定
进行自我辩护,由此消解动摇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为自己免除责任。我们
总是在不自觉地编造谎言,以迎合聪明、品德高尚、不会犯错的自我认知,而这一顽固的认知往往让我们走
上错误、愚蠢、违背良知的道路。自我辩护会加剧偏见,扭曲记忆,让我们在错误的信念里越陷越深。

《在地狱阅览室里》
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协和馆索书号:I784.65/4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波拉尼奥1976年至2003年间所撰写的报刊专栏、讲演文稿及其他非虚构作品。全书分为报刊撰稿、讲座与演讲、读与重读三个部分,所涉话题十分广泛。波拉尼奥在其中细数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作家、作品,也记录现实生活中与朋友的交往、偶尔遇到的趣事和怪事,一两页纸的篇幅就能将这些人、事、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他真实的生活轨迹、文学理念、个人情感尽在其中。

《杠精的诞生》
作者:吴晓平
协和馆索书号:B812.5/3
内容简介:本书聚焦“杠精”及“杠”文化,详细解读了推动“杠精”形成的种种机制,如大众心理、网络语境及算法机制,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助大众穿越喧嚷的网络对话,建立对“杠”这一复杂文化现象的认知。

《无我的觉察》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协和馆索书号:B821-49/984
内容简介: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集》系列的第十二本,收录了克氏1961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探讨了社会和个体面临的愚昧、痛苦、冲突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揭开横在圆满生活面前的障碍,引导读者突破自我和社会的局限,唤醒心灵的智慧,实现由个体而至集体的幸福。

《失败的分析》
作者:阿诺德·戈德伯格
协和馆索书号:B841/10
内容简介:本书是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关于失败案例的一次研讨会的结晶,作者阿诺德·戈德伯格是美国自体心理学流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都集中在自体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上,是扩展科胡特思想的主要贡献者。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并不总是成功的,不可避免的,分析或治疗并不能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同时这也是许多临床工作者感到沮丧和烦恼的根源,并感到难以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