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屏风上》
索书号:I561.65/115
本书作为一本游记,记录了毛姆1920年前后游历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当时一些在华外国人的生活图景。本书由原始的写作素材积累而成,是毛姆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的片段式“速写”,所呈现的是英国作家眼中一百年前的中国,宛如透过镜子重返历史现场。同时随书收录了美国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甘博旅居中国期间拍下的珍贵照片,图文结合,感受百年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风情。

《爱尔兰当代戏剧中的移民主题变迁》
索书号:I562.073/2
本书基于对1964至2012年间的爱尔兰移民戏剧 (包括以移民经验为主题的作品和新移民作家的作品) 的研究写就,内容包括对其变迁脉络的动态历史梳理、对作家作品的创作叙述和批评阐释,以及对移民戏剧与多元文化、文化间认同互动关系的深入讨论。

《她们的怒吼》
索书号:I562.45/58
这是一本鼓舞女性的书,二十七个不同女人的故事,集齐二十七个日
常生活中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就发生在你我身上或身边的片段。
作者西西莉雅·艾亨在看似超现实的命题下写尽现实中女性内心的
困顿与挣扎,以荒诞诙谐为武器,吼出女性真实的心声,用极富想象力的
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创造理想生活的力量始
终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生活的囚徒》
索书号:I562.45/57
本书收录威廉·特雷弗12个短篇,探索了爱尔兰城市与乡间的普通人被掩盖在有节制的日常下的情感极限,表现在每个人都自愿或不自知地陷入命运和欲望结成的网,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又伴随着代价。这12个故事似有一个延续的主题贯穿始末——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囚徒。在作者为书中人物的每一处伤痛追根溯源的过程中,读者们会发现,世间每一座冰山下都是一团火焰,每一个温柔的眼神中都能射出一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治愈系现代诗》
索书号:I561.25/12
本书选取十二位世界著名诗人的经典短诗,中英文对照,是一部风格宁静、语言优美的世界经典诗歌读本。所选诗歌篇章面向大众读者,内容富有美感,给读者带来治愈心灵的阅读享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总有一首诗与你同频共振。

《还乡笔记》
索书号:I565.25/11
本书以作者埃梅·塞泽尔为自己与黑人的身份认同所写的一部引人深思的诗性散文。书中描绘了作者从巴黎返回马提尼克岛的旅程,既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殖民历史的反思。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摹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塞泽尔展现了一个个体的乡愁与失落,以及对本土文化认同的渴望。

《第二祖国》
索书号:I565.44/176
本书是由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小说,灵感来源于《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写了一个和鲁滨孙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十一年之后,英国军舰意外发现了落难之人流落的小岛,而落难的人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书中配有大量精美法文原版书的版画插图,译者的用词流畅传神,文与图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