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回溯与反思
作者: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2-07
佘双好路娅容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大讨论为起点,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兴起、科学化展开、专业化建设和学科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它使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得到广泛接受,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建立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体系和制度体系,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中也存在着理念贯彻不彻底、理解不全面、水平不高以及发展过程不顺畅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坚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遵循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方式,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成就;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作为学科发展起点,以科学化、专业化和学科化发展为科学化的发展轨迹,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过程并非一以贯之、一帆风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也出现过曲折,错失一些发展机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40周年之际,回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历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起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时,针对党内主观主义的错误思想,提出纠正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2但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科学事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正常化和科学化的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科学化发展道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兴起(1978—1981年)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在全社会兴起了一股科学化的浪潮,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首先从军队提出,萌生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1978年5月,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等都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2]的命题。
1979年,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3]180,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科学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起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1980年5月27日—6月6日,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原一机部副部长孙友余以《把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发挥人的积极性作为一门科学》为题发表讲话,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研究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这门科学叫做思想政治工作学;把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科学;把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4]30-31等观点。在会后形成的纪要《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设想》中,进一步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知识,在总结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掌握人们思想活动的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科学。”[4]16-17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严求实的文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5]的观点。随后,《光明日报》还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为题开展讨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文汇报》等也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讨论文章。讨论还引起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注意,钱学森在《文汇报》上发表《从社会科学到社会技术》一文,提出“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6]的观点。
1981年6月27—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决议》把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正确思想观点作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确认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7]273。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展开(1981—1983年)
经过“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观念在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深入人心。在思想政治领域兴起了一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科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热潮。
1981年8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部长蒋南翔明确指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8],在同年9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他在对《决议》中毛泽东关于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进行阐述时,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能否培养出拥护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为人民服务的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应当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客观规律,因此很需要根据各级学校的不同情况,设立必要的专职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学校政工干部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的老师。”[9]1975-1976
1982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就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同中央宣传部门负责人谈话,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工作中的性质和位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针、方式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对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管理等进行全面阐述。他指出:“党务工作也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好,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业务专长,不能认为只有做经济、技术工作的人员才有专业化问题。”[10]409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1982年11月19日,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作了题为《用新党章教育党员,为整党做好思想准备》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和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观点,他说:“要逐步形成这样一种观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11]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下发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12]380—3811983年暑期,为了落实上述精神,教育部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会议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为一门科学,其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说为“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依托的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3]。这些举措,为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过专业化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做好了思想和制度准备。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阶段(1984—2005年)
以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为标志,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正式迈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显著特征是通过强化专业建设来全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建设。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并且要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14]103《决定》不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而且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这是中共中央文件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确认。
1988年9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光荣而重要的事业,要注意挑选一批优秀的同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15]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
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把德育重大问题研究
项目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和理论家。”[14]205《意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是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进行建设。
199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等进行全面阐述,对全党和全国各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00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认识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规律。”[16]97党的领导人讲话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观点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同,同时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形成。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阶段(2005—)
以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简称《通知》)为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录下独立二级学科发展阶段。在此之前,1988年9月,全国10所高校开始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正式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授权学科专业。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整合,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隶属于法学门类,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同年10月,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再一次确认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整合,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一般被授予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
2005年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二级学科,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14]477。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14]477
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任务。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虽然只有短短40多年时间,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不仅获得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而且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许多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的成就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被广泛接受“文化大革命”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到不合适的位置,既伤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造成严重伤害。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观念被明确提出,在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社会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者也正是因为这场大讨论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老一辈学者张耀灿教授回忆:“在全国拨乱反正进程中,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大讨论,军队、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宋任穷同志都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党和国家决定在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们便依托专业加紧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此,我便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结缘,并毕生为之倾力奋斗。”[17]经过40多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逐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了重视。2000年,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6]97,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明确肯定。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得到中央文件的正式认可,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2005年)等文件出台,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和独立二级学科的确立。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者按照一门科学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思想与知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构建,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构架。经过40多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稳定的知识体系。一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明确界定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共性,同时也集中讨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二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实施教育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日益明确;三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在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进行构建,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结构;四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构建,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灌输与疏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等基本的范畴[18]17-23,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所特有的话语体系。这些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的形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和制度体系
科学不仅意味着一门相对独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还体现为一整套学术体系和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开启了创办本科专业,通过专业化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伟大创举。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建设任务被提到议事日程,1988年教育部在全国10所高校开始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推进到硕士点建设阶段。1994年,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10周年之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内6名知名专家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申请[19]454,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设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40多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形成了本硕博以及博士后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从创办之初12所高校发展到2023年的301所;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从设立之初10个发展到2023年的401个;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从设立之初的3个发展到2024年的115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已经发展成为最具规模与广泛影响力的本科专业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建立起相对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业学会和研究机构,创办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研究刊物和成果发表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行业标准也日益规范,这些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日益成熟和完善。
(四)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成就最终体现在对实践活动的推进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日益走上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发展道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进的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总结:一是从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推进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印发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如《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以及《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1年),这些文件和政策既反映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历程,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进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为例,《意见》既是对党的百余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又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认识的新高度。《意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进行定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渠道、方法的规定更加规范,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事业的内在关系规定更加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20],这就体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达到的阶段和水平。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贡献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40年以来,培养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出版和发展了数量庞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成果,形成了大批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学科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从服务于高校辅导员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到服务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成就。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不仅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专业和学科,而且推进和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当我们从40多年历史跨度回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历程,也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并非一以贯之、一帆风顺,不是只有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理念贯彻不彻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作为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者也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构成要素进行学科建设,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理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理念应该是一以贯之的,“化”的基本含义按照毛泽东的理解,“‘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21]841,也就是说完完全全地按照某种理念和观点办事,彻底与某种理念和观点融为一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作为一种理念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和各个方面高度认同,但是在以科学化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构建方面,并不一定能够始终如一和彻底贯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得到党的领导和中央文件认可,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性、随意性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问题还与科学化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构建方面,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者从主观上遵从科学的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构建,但从客观上来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建设的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积淀尚不充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较多来源于其他学科知识借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理念在实际知识构建方面并未彻底贯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理解不全面
受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科学的观念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者在对科学的理解上,主要按自然科学对科学的理解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通过与自然科学的学科进行类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初期,很多学者都深感“对什么东西的研究都是科学,对植物、动物,鱼、虫、鸟、兽、花、石的研究都是科学,难道对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研究,就不是一门科学吗?”[19]363,努力按照一门科学的标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笔者曾经把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科学观分为3个阶段[22]: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为标志,“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立;第二个阶段为1985年到2001年期间,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编写为起点,到2001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出版结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学科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们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3个不同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科学观的发展变化来看,第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科学观主要讨论是一门科学,第二阶段主要讨论构建什么样的科学,第三阶段主要讨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尽管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兼具人文与社会科学特性的综合应用性科学具有认识上的高度一致性,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中人文属性与社会科学属性对学科性的影响层面,并没有形成统一认知,以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中,存在着人文性与科学性之间的矛盾,影响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理解与认知。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水平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源自于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则直接体现在其研究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上。为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现状,笔者分别于2008年、2016年和2024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科学化作为起点,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论文主要采取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中,宣传阐释、经验总结、思辨研究、规范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学科交叉移植研究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表论文中占据主导地位,较少论文采取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等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展开,更少比例研究者采取访谈、民族志研究、个案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展开,在思想政治教育发表论文中缺乏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比较普遍[24]。当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并不意味着发表论文质量和水平不高,在使用传统研究方法形成的论文中,也存在着诸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从发表论文整体上来看,如果研究方法停留在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缺乏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具体方法的使用,要形成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还是有难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论文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过程不顺畅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曲折,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关节点,这些关节点的处理,往往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进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关节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既有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经验,也存在错失机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出现曲折的遗憾。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讨论,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深入人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进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申报博士点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没有获批而出现的“曲折发展阶段”[19]438-439。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要求,不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而且还要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来看,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录下独立二级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任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并非单纯一条线的发展轨迹,而是既有成长的进步,也存在着发展的遗憾,需要认真细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得失。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成就和问题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参照,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40多年风风雨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坚定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遵循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方式,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
(一)坚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
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4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作为起点,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确立,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进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和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导。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本科专业到硕士再到博士点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规模较大的本科专业之一,并且拥有数量众多的硕博士学科点,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柱性学科。因此,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观念,按照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
(二)遵循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成方式
从人类社会知识生成的方式来看,尽管在科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生成方式,但是毫无疑问,通过科学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社会最稳定和可靠的知识生成方式,而按照科学方式获取知识的最明显的特点即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出发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从人们主观头脑中进行思辨和推理来进行知识建构。从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来看,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十分重视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验和知识,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时间并不长,为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建构了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些学科知识体系虽然有科学研究的依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以及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但从这些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缺乏现实基础的内容。作为一门兼具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特殊学科,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需要对思想武装群众的形式进行研究,更应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同所代表的人民群众之间实现思想结合的内容和形式。可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特征,比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媒体、介体、环体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都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和领域。但是,如果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与特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探讨特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群众的规律和方法,就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演变成缺乏内容的形式研究,甚至把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形式的科学,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件中,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下,本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14]477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生成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概念、观点和理论,进一步形成基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
(三)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杠杆,只有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理念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上来,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研究现状来看,如果我们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进行划分[25],把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研究范式,把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量化研究作为量化范式,把以诠释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为质性研究范式,把以行动主义和多元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为综合研究范式,会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大多停留在传统研究范式阶段,只有少部分学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采取质性研究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的研究则更为缺乏。从这个分析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因此,要积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
范式是描述一个学科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概念,是一类学术共同体所遵循的一种共同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按照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的观点,当一种思想观念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就形成一种范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观点出来,这种范式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于是会出现一种新的范式来代替旧的范式,这个过程就是范式的革命。[26]138-144从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学科建设的第一代学者往往承担着学科概念的构建任务,他们构建一整套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建设的第二代学者的主要任务是把第一代学者提出的概念进行实证化,提出更为精细的知识体系。而学科建设的第三代学者则在第二代学者的基础上,推进学科范式多样化发展,形成更丰富的学科知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状况来看,学科目前仍较大程度上沿袭着第一代学者所构建的知识框架,第二代学者虽已取得一定成长,但相较于学科整体的发展需求,其成长速度仍显缓慢。至于能够引领学科新方向、提出系统性创新理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学者群体,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全面涌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范式转变、话语革命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韦国清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党的建设加强政治工作[N].人民日报,1980-05-09.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孙友余,等.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5]严求实.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N].光明日报,1980-08-11.
[6]钱学森.从社会科学到社会技术[N].文汇报,1980-09-29.
[7]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8]蒋南翔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N].人民日报,1981-08-04.
[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0]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宋任穷.用新党章教育党员,为整党做好思想准备[N].人民日报,1982-12-1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张耀灿.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1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1988-12-10.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本刊记者.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续写学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访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24,(6).
[18]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2]佘双好,冯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23]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4]张瑜.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9,(5).
[25]佘双好,冯茜,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方法的发展[J].青年研究,2014,(4).
[26][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本)[M].张卜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吴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