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基点、 核心要点与施策重点
作者:石海君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02期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8
文章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02期
[摘 要]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作用的内在要求,是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升级,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聚 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有效衔接,形成纵横 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专门力量,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 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点所在。应重点在思维方式的创新转变、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全员全 过程全方位的踊跃参与等方面着力精准施策。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战略基点;核心要点;施策重点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24)02-0134-09 [作者简介] 石海君,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DOI:10.16580/j.sxlljydk.2024.02.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P44)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充分体现了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认识升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队伍等方面的有效贯通和衔接,从而形成整体化一、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和合力效应的态势。充分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基点,准确把握建设的核心要点及施策重点,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基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内在要求,是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升级,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
1.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2]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并不断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 服务于党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牢固思想政治基础。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3](P22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服务于党的经济建设中心任务。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4](P449)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5](P8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创新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涵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使命,是增强学校立德树人成效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抓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正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升华和实践,是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确保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的内在要求。
2.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升级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反映了党关于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回溯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贯穿党的教育方针的主题主线,其中在“培养什么人”的教育目标问题上,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从“三育”到“四育”再到“五育”育人目标的发展历程。1957 年毛泽东首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三育”目标作出正式表述,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P226)党的十六大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正式提出“四育”目标,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P31)此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在党的教育方针中都承续了“四育”目标提法。党的二十大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正式提出“五育”目标,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P34)可以看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始终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始终秉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方针理念。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2005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明确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活动、有效途径;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8](P37)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9]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项“立德”“铸魂”的工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正是溯源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发展,是对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发展的守正创新,是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升级。
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
教育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他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0](P339)他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1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P33)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与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深刻表明了“为谁培养人” 的根本立场,集中规定了“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指向,系统揭示了“怎样培养人”的根本要求, 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深刻诠释与集中体现。“为党育人”就是坚守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与价值立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人才,培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人才。“为国育才”就是强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与支撑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笃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关键就在于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守育人育才的价值立场、明确育人育才的目标指向、落实育人育才的根本要求,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点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要点在于推进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队伍等的一体化,即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有效衔接,形成纵横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专门力量。
1.推进目标一体化: 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目标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首先必须在育人目标上形成共识、高度聚焦。党领导下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无论大学、中学、小学,在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2]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3]这意味着,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学生学习认知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过 程特点,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贯穿各个学段的育人活动中,分层次、有梯度地规划阶段性目标。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体化,就是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规划阶段性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时代指向,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这一时代目标,具体来讲,小学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中学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坚定“四个自信”;大学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立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使命担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推进内容一体化: 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 铸魂育人有效衔接
教育内容体现教育性质、承载教育目标。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推进 育人内容一体化,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有效衔接。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核心和根本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本质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学生“马克思主义之魂”。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还要坚持不懈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学生精神世界。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有效衔接,关键是立足育人目标的螺旋上升,层层深入、梯次递进地谋划教育内容。具言之,小学阶段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中学阶段就是要培育学生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政治认同,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培育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使之更加自觉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信仰、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大学阶段就是要培育学生坚定的信仰信念,树立并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筑牢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实现人生理想同为民族伟大复兴的拼搏奋斗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在为国家、民族的奋斗中成长成才;教育学生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推进方式一体化:形成纵横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
依据活动方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 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类学科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来开展,其中思政课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其他各类学科的专业课程以“课程思政”方式成为重要力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又一核心要点就在于推进育人方式一体化,形成纵横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一方面,形成纵向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就是各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学科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联动,形成贯通衔接的协同育人链条。目前,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推动各学段思政课的衔接联动,即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成效显著,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在各学段各类学科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联动上还比较薄弱。各学段各类学科课程的衔接联动,本质上是“课程思政”的一体化,就是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育人体系”,[14] 各门课要联动起来承担好“守好一段渠、种好 责任田”的职责使命。各学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联动,就是要衔接起来发挥好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组织等方面的育人作用,联动起来与思政课主渠道形成育人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形成横向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就是各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学科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首先,是各类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同向”即各类学科课程必须把握育人的正确政治方向,明确办学的正确方向,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行”即各类学科课程在“授业”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同思政课一道担负起 “育人”“解惑”使命。其次,是思政课、各类学科课程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互补。思政课、各类学科课程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有优势,前者重在理论教育,具有集中性、系统性、持续性的优势,后者重在实践教育,具有日常化、生活化、潜移默化的优势。两种方式优势互补就要求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上相互融合,既注重理论灌输,又强调实践运用,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强化理论认知。
4.推进队伍一体化: 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专门力量
从育人主体来看,虽然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存在层级差异,但在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要求上各学段是统一的、一体的,凝练起来那就是要求教师争做时代“大先生”。所谓“大先生”,“并不必然与某一层级教育、某一层级职位或称号相联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师者就是‘大先生’。”[15]而这正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又一核心要点所在,即推进育人队伍一体化,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专门力量。所谓教育家精神,就是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育才实践中锤炼升华形成的先进价值理念和崇高道德品质。2023 年在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中,习近平系统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6]教育家精神承继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师道传统,反映了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是推动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一体化,打造育人专门力量的根本遵循与方向引领。具体来讲,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专门力量,核心要义就是引导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笃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置于教育事业首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坚守精神家园,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做学生“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引导教师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引导教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 水平,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引导教师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关心爱护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引导教师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正确认识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铸魂育人。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施策重点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眼“一体化”核心要点,应重点在思维方式的 创新转变、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踊跃参与等方面着力精准施策。
1.着力于思维方式的创新转变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一体化”既是实践的着眼点, 更是科学的思维 理念、实践的先导。“一体化”是相对于以片面、 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各个学段思 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而致使各个学段彼此割裂开来的现状而言的。应着力于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创新转变,强化战略思维、突出系统思维、善用辩证思维,为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科学思维方法。
第一,强化战略思维。要高瞻远瞩、战略考量,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置于战略层面进行推进。要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层面,从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层面,战略考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之于笃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之于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之于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意义。
第二,突出系统思维。一方面在纵向育人阶段上,要把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不可彼此孤立、分割开来;另一方面,在横向育人要素、资源、方式上,要把各育人要素、资源、方式作为育人整体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是说,在育人要素上,要强化目标、内容、队伍等各个要素的整体性、体系化建构;在育人资源上,要强化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等各方资源的全面挖掘;在育人方式上,要强化学校主导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思政课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各学科课程育人作用的整体性发挥。第三,善用辩证思维。要坚持问题导向, 抓住突出矛盾, 通过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作中的重大关系来分析、化解矛盾。归结起来,重点要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对辩证关系:一是不同学段育人目标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由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差异性,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呈现出多样性,但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来看其目标又是统一的,即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不同学段育人内容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关系。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难易程度的差异,不同学段的育人内容首先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但是这种“阶段性”不等于“间隔”“断裂”,而是连续的、递进的,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三是不同学段 育人方法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在育 人方法上,不同学段既要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般规律、运用一般方法开展育人活动, 同时又要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2.着力于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大中小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的时空场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生发的条件保障。要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联动协同,形成大中小学各学段“一体化”育人格局,必须在转变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为一体化建设提供行动指针,确保落到实处。应着力于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的时空场域,为之创设良好条件。
第一,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健全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应从政治、思想、组织建设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一方面,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始 终笃行育人育才初心使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另一方面,严明政治纪律,落实各级党委特别是学校党委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执行力。二是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三是健全党的组织领导。健全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党组织构成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其中中央在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作出规划设计,明确建设方向;地方、学校党组织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贯彻落实,做好统筹协调,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研制具体建设工作方案。
第二,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健全一体化的资源共享机制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跨年级、跨学段、跨学校优势互补的前提条件。要健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健全集体备课平台、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等,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校之间在教案、课件、讲义、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示范课程库等教学资源上的共享共通。要健全实践资源共享机制,既要用好课堂教学“小课堂”,也要用好社会实践“大课堂”,建立孵化一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基地, 联合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二是健全一体化培训教研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之提供可靠的队伍保障。要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健全一体化学习培训机制,开展准入培训、专项培训,建立轮训制度,建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研修培训体系。要健全一体化教研交流机制,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观摩会、集体备课会、经验分享会、工作座谈会等,增强教学交流;通过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区的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加强研究交流。三是健全一体化评价监测机制。评价监测具有保证运行方向、检验实际成效、推动决策管理等作用,健全一体化的评价监测机制是重要保障。要健全评价监测标准体系制定机制,科学制定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统一育人评价标准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指挥棒由考试分数、升学率、科研论文转向德育、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健全评价监测实施机制,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共同目标、根本标准,相互衔接、有序配合,坚持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要健全评价监测反馈指导机制,成立专门评价监测部门,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育人成 效等开展评估反馈、科学指导, 帮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一体化育人活动。
3.着力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踊跃参与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变的主题主线,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核心职守。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既不是哪一支队伍的工作,也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工作,更不是某一条线的工作,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踊跃参与的实践活动。第一,全员踊跃参与育人实践活动。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也不是哪一支队伍的工作,而是全员踊跃参与的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 教辅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全员教育主体要协同起来参与育人实践活动,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职责使命,特别是学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之间要协同起来,思政课教师与各学科课程教师要协同起来,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协同效应。学校、家庭、社会也要协同起来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扮演好学生人生第一所学校的角色,重视家庭教育,以良好家风浸润学生。社会要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弘扬诚信文化,充分发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第二,全过程踊跃参与育人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阶段的工作,而是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全过程踊跃参与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思想认知发展实际科学规制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外化等关键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衔接的分阶段教育,做到育人过程无断点。具体来说,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中学阶段应侧重打牢学生思想基础,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需要指出的是,全过程踊跃参与育人实践活动,还需要筑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回应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困惑,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期待,做到育人过程无盲区。第三,全方位踊跃参与育人实践活动。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不是某一条线的工作,而是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全方位踊跃参与的育人实践。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及其内部各环节的横向联动,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建设良好社会风气,注重涵养优秀家教家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把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方方面面之中。同时,要用好网络载体, 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信息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优势,破解全方位踊跃参与育人实践的时空限制,实现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全方位贯通。
注 释: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
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 1 ).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 1949),第21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 毛泽东文集,第 6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6]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9]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7-09-25( 1 ).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2.
[11]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N].人民日报,2020-09-10( 1 ).
[1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 17 ).
[13]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1 ).
[14] 杨晓慧,弓昭民.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 1 ).
[15] 管培俊.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大先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 9 ).
[16] 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 1 ).
责任编辑:岳永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