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公告:
首页>>媒体协和
新福建:“赓续中华文脉,倾听古都心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

来源:新福建     撰稿:     摄影:协和新闻网     责编:协和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23日,新福建报道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50余名学子怀着对中华文明的深厚热忱,作为暑期社会实践“赓续中华文脉”主题活动的先锋队伍,聆听了由著名文史学家、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主讲的“‘卢老师说古’:闽都城市中轴线及最早的港埠”,讲座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赖正维主持。

原文转载如下:

6月14日,旗山梅园酒店内座无虚席。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50余名学子怀着对中华文明的深厚热忱,作为暑期社会实践“赓续中华文脉”主题活动的先锋队伍,聆听了由著名文史学家、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主讲的“‘卢老师说古’:闽都城市中轴线及最早的港埠”,讲座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赖正维主持。

 卢美松系统梳理了福州城市中轴线跨越千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他指出,福州中轴线初始应滥觞于西晋时首任晋安郡守严高创筑子城。严高仿照汉晋都城规制:坐北朝南开府,左右(东西)对称列衙,中通街衢;居高临下,俯视南面官舍民居及士兵营卫。在闽越故都旧址择优选址,奠定了城市核心框架的基础。此地因风水佳、地位重,被历代主政者视为“善部”与“会府”,持续作为行政中心。

讲座重点强调,福州城内中轴线正式形成于唐代。据《越王山志》记载,唐代大都督府衙门(位于今鼓屏路中段屏山以南)成为中轴线北端核心节点。沿越王山南麓地势,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都督府门、威武军门、虎节门等衙署。其后,宋明两代不断向南延伸完善:宋代扩建外城再南移称合沙门,临洗马河(今称东西河)。明初王克恭主政重建石城,最终形成南北纵贯的七座巍峨城楼,并配以东西七条护城河,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串起了福州城池千年演进的壮丽史诗。

“在卢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中,一条凝固于街巷的中轴线,瞬间流动成澎湃的历史长河”,实践队负责人、外语系2023级英语专业学生刘颖深有感触,“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外语不仅是沟通世界的桥梁,更是向世界讲述脚下这片土地辉煌历史的利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赓续中华文脉’的课题,因此有了沉甸甸的支点。”

此次专题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五老说”精神的生动实践。卢美松作为资深文史专家,将深埋于典籍的福州建城智慧与中轴线密码,转化为青年学子可感可知的文化滋养。他守护和讲述的,正是八闽大地最珍贵的“老故事”。外语系学子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展现出新一代青年对本土历史根脉的求知渴望与传承担当。他们将带着这份文化自觉,在更广阔的实践天地中,努力成为中华文脉的青春传承者与自信传播者,让古老的智慧在世界语境中焕发新生。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