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央视网福建民办高校思政专题报道福建师大协和学院学生刘陈龙:“红绿蓝”三条主线让我感受思政实践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原文转载如下:
央视网消息(记者陈玮炜)“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那些鲜活的课堂、躬身的实践和思想的碰撞,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每一位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日前福建省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福州召开,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校旗帜宣讲团成员刘陈龙作交流发言时说。
福建师大协和学院师生走进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课
“我最喜欢的思政课程是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即‘场馆里的思政课’,它是通过主题馆、虚拟馆、实体馆多维立体式地推进学习实践。”刘陈龙介绍说,两年来,他们在老师带领下走进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鼎平革命陈列馆、“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村史馆等10余个不同类型的场馆,围绕红色文化、绿色发展和蓝色开放的“红绿蓝”三条主线,真听、真看、真学、真感受,切实感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探索”,在“有知有味”的思政课实践体验中学到了真知识,追寻了初心使命,汲取了奋进力量。
从2020年开始,“场馆里的思政课”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林香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依托包括福建博物院、福州“3820”战略工程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各类场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多维式校馆合作,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学校重点构建了“场馆思政课”的“1-3-6”实践教学体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探索”1条教学主线,围绕福建省“红色文化”“绿色发展”“蓝色开放”3大实践主题,开设6个实践教学模块。
福州高新区旗山中心小学与福建师大协和学院同上—堂思政课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助理、旗帜宣讲团成员,刘陈龙参与过学院举办的“馆长进校园,赋能‘场馆思政课’”主题周活动、奥运冠军进校园讲“弘扬奥运精神大思政课”活动等,见证了一场校馆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感受到了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的别样魅力。 刘陈龙表示,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才干,练就了真本领,深刻体会了思政课实践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在创新丰富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学院还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探索多维协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组建了“政治文明”专题示范实践队,先后前往上海、北京、河北等地,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伟大变革。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旗帜宣讲团”
刘陈龙作为实践队的一员也跟随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地参与了实地研学、交流研讨,体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他表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社会大课堂中求真学问、解决真问题,进一步学会了将理论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