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为乡村振兴培育国际化人才
(来源:光明网 2024-12-09)
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持,伴随着当前乡村振兴与市场发展的紧密接轨,外语人才在其中展现出日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外语人才是连接乡村与城市、乡村与国际的核心角色,未来乡村振兴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要求和标准也会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开展外语专业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积极迎合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趋势,逐步调整和完善外国语教学工作计划,培育更多优质外语人才。
乡村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其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来帮助其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更多国家认识中国乡村,了解乡村文化。比如,从文化交流与互鉴的角度来讲,外语人才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人才是构建在乡村与外界之间的核心桥梁,外语人才可通过自身的外语服务能力来将乡村独有的历史传统、文化韵味等宝贵精神财富精准传递到外界,从而提升乡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再比如,从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销售推广的角度来分析,外语人才在其中亦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外语人才可将乡村独有的特色产品以专业的外语服务推广到广阔的市场当中去,同时也可借助外语来参与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外资的关注,进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所以,未来伴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逐步深化落实,外语人才的作用将更不容小觑。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选择加入到乡村建设任务当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当然,乡村振兴建设任务需求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第一,外语人才的语言能力。外语人才需要具备足够流利的外语交流和表达能力,一般进入到乡村各行业工作的外语人才都需要通过相应语言考试,即专业能力合格才可获得工作资质。第二,外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乡村领域里的外语人才更多负责的是对外交流、翻译、沟通等事务性工作,这便要求外语人才除了具备语言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卓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顺畅有效的沟通,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彼此,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误解和矛盾问题的发生。第三,外语人才的专业背景。据了解,当前乡村领域内从事相应工作的外语人才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即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着高度适配性。第四,外语人才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衡量外语人才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经验越丰富,其对行业了解便越透彻,目前乡村振兴建设也正处于自主摸索和发现的阶段,所以其对外语人才的实践经验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外国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为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高校外国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与改革的有效策略,以适应乡村振兴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高校作为国家培育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要积极迎合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需求,在创新与改革外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和梳理外语人才培育的新目标和新方向,通过制定多元化教学策略来实现外语人才的精准培养。比如,高校可面向广大乡村区域制定基层外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即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和发现需求,对有意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外语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以实效、实用、实际作为标准来创新外语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在相应课程设置与安排上尽可能多与乡村振兴接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全方位确保定向培养计划的质量。除此之外,建议高校可结合自身的一些优势资源,比如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里先进教育资源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逐步提升外语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努力为乡村振兴培养出更多讲理论、重实践、留得住、用得上的外语专业人才。
明确外语人才培育目标,提升外语人才综合能力。高校应结合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外语人才的培育目标,明确清楚外语人才在乡村领域的功能和价值,进而开展针对性培育,切实提升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首先,增强外语人才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以及日常外语交流沟通等,高校要继续加强对外语人才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力度,逐步强化基础教育,打造外语专业人才的基本功。其次,针对性培养和拓展外语人才的国际视野。在日常外国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随时向学生们渗透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规则和惯例,提前帮助学生们梳理清楚未来他们在乡村领域可能会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比如为乡村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乡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等。最后,拉近学生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在开展外国语教学的同时,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们讲授当前我国乡村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们了解到当前我国乡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其认识到乡村的发展潜力和无限可能性。教师可以从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乡村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着手,逐步带领学生们认识和了解乡村社会的结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文化教育和实践教学在无形中逐步拉近学生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们慢慢喜欢并爱上乡村。
精心设计和规划外语实践教学环节。培育乡村外语人才,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学生需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检验并提升外语技能及综合素养。同时,依托实践平台深入乡村腹地,亲身体验乡村风貌与发展变迁。为此,高校可从以下两方面精心策划与实施外语实践教学:一方面,高校应主动出击,构建多元合作网络,将校企合作视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企业、基层文化组织等建立常态互动机制,通过资源高效整合,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此举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贴近乡村实际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策划一系列围绕乡村实践的专题活动,如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等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乡村文化底蕴的理解,还在无形中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一步激发其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乡村外语人才的培养注入更多活力与情感色彩。
打造优质外语教师团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外国语教学需要足够优质的教师团队来保驾护航。教师在外国语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不容置疑,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外语教师团队的打造力度,全方位提升外语教师的综合实力,特别要加强外语教师乡村振兴理念以及责任的渗透和培养。首先,高校领导层应积极主动走进外语教师队伍当中,就现阶段外国语教学现实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认真倾听教师们对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的想法,鼓励和支持教师为乡村振兴建设出力。其次,高校可结合外语教师的工作安排,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外语教师去乡村领域调研和学习。比如,深入乡村企业,参与相关外语事务性工作,感受乡村企业对外语人才的真实要求,从而回归到外国语教学工作中,制定有针对性的外国语教学计划和方案。再比如,支持外语教师走进乡村不同类型的校园中,以教师或者参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和了解当前乡村领域的外国语教学工作真实情况,并且将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带到乡村学校,和乡村学校从事外国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一起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最后,高校要为外语教师们搭建起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平台,为外语教师们创造更多亲身参与和感受的机会,以此来强化外语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只有外语教师发自内心地想要助力乡村振兴,其在实际外国语教学工作中才能够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地培育学生建立乡村就业创业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外国语教学工作中的确有在加强对乡村振兴相关思想和内容的渗透,即将乡村振兴建设需求和外国语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意在培育更多愿意服务乡村、参与乡村建设的优秀外语专业人才。但想要在真正意义上达成预期目标,还需要历经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是客观事实。因此,高校必须要做好长期工作规划,并且紧跟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趋势,随时做好调整准备,随时关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动态,精准了解乡村振兴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动情况,以确保自身外国语教学规划以及外语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的适配度,鼓励和支持更多外语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行列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高校也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参与到乡村振兴任务中的外语人才争取更全方位的保障,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乡村实现大展抱负的人生目标。
(作者:刘丹,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