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福建教育微言报道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e’行知实践队”来到诏安县红星乡紫梅山庄,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原文转载如下:
福建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初启动以来,我省高校学子用脚步丈量八闽大地,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专业资源,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身体力行,共同奔赴福建发展的新征程。
凝聚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e’行知实践队”来到诏安县红星乡紫梅山庄,展示了团队研发的果蔬农业监测和预警系统,并在农业示范田演示了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产学研助力提质增效,光动力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在将乐县常口村和泰宁县开展了为期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为常口村果农详细介绍如何选择合适方法防治脐橙病害。在泰宁县,实践队参与黄花菜种植过程,运用所学知识为黄花菜产业基地改造升级建言献策。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茶园诊疗实践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队赴安溪县参山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对茶园土壤进行取样,为农户分析茶树长势,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农户讲解茶生态高效养分管理手册,对常规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助力当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赴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对琵琶堡、福兴堂、长坪山民宿等地展开实地调研,以“沉浸式”体验视角,分享田间美景,推介特色美食,完善文旅推广方案,并通过自媒体、短视频平台掀起了一股建国村一日游宣传热潮。
闽江学院团委组织美术学院学生前往宁夏永宁县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将艺术创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胜利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乡村墙绘,生动展示了当地农民辛勤耕耘、喜庆丰收等场景,助力当地乡村环境美化和乡村文化内涵、旅游吸引力提升。
阳光学院组织122名师生,以“百人团一村”模式赴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打造“印象南岩”“红色南岩”“绿色南岩”三大精品项目,助推南岩乡村振兴工作。
创新教学点亮乡村,知识光芒引领未来
当数学遇见VR技术,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莆田学院满天星“π”计划社会实践队走进荔城区西天尾镇青少年宫,开展暑期夏令营VR眼镜体验小课堂。
孩子们与虚拟世界中的数学元素进行互动,触摸漂浮的数字,解开几何图形谜题。实践队员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学习数学几何的沉浸式课堂,为数学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宁德师范学院实践队在福安市、周宁县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宁县纯池镇中心小学,实践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开设了国学、趣味英语、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普及化学知识,福建师范大学“我是化学人”科普志愿服务协会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州市金鸡山公园、三福社区居委会、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侯官村村委会等处,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讲与化学科普活动。
实践队队员们通过理论宣讲、视频播放、知识竞赛和实验演示等方式,向小朋友们传授消防安全知识,带领儿童走进化学知识的大门。
青春绽放,传承文化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师生前往厦门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伟大变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师生参观深田图强文史展厅、政治生活馆和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社区居住生活时期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实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厦门擘画的蓝图成为现实的历史巨变。
此外,实践队还邀请临床研究生导师、退休医生专家共同在厦门翔安区浦西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们提供疾病诊疗、健康宣教、健康体检等暖心服务。
福建江夏学院“追寻总书记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星火实践队来到南平市,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队员们走进朱熹园、武夷山市五夫镇,品味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步入兴贤书院,领略古代书院的风采,更准确理解和把握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
在参观生态茶园、“三茶”统筹展示馆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武夷山市打牢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基础,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决心。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海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赴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研学,追溯两岸历史记忆。实践队成员参观考古发掘现场,观赏考古遗存,深入了解壳丘头遗址对于南岛语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南岛语族文化研究与闽台融合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了海洋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扩散历程,增强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