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妇女报》以《福建高校打通家校沟通壁垒-精准家访让资助育人成为品牌》为题,报道学院“百人百村访百生”精准家访让资助育人成为品牌。
原文转载:
“很幸运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女儿享受这么好的资助政策。孩子父亲身体不好,主要靠我这几年开出租车维持家里基本生计。”7月5日下午4时许,在福建省宁德市城南镇福洋村,即将出门开夜班出租的村民叶丽淑停下手里的碗筷,向前来家访的教师们连声致谢。
叶丽淑的女儿名叫黄诗婷,目前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一名已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诗婷可是咱学校的‘勤工助学之星’,孩子很优秀也很懂事。困难是暂时的,感谢您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将孩子送到学校,感谢对学校的信任。”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苏秋红忍不住对叶丽淑夸赞孩子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
今年,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出《关于深化开展高校资助育人“三行”教育活动的通知》(闽教助中心〔2018〕24号),鼓励各界加快组织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全院师生百余人利用暑期,依托6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深入走访福建省九地市多个省级贫困县,率先到当地102名贫困学生家中开展“百人百村访百生”精准家访活动,借力经济救助和人文关怀兼具的资助新模式,为当地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物资,给予每名学生500元慰问金,并讲解各项资助政策,将被动救助转化为主动宣传及精准认定。
将岗位“绿色通道”延伸至家门口
相较于往年,协和学院今年在学生资助工作上,更注重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资助帮扶;整合优质校友资源,将优秀校友带入精准家访环节,上门“把脉问诊”,直接将就业岗位送到困难学生家中。
“今年9月马上就要大四了,一定要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一同入户家访过程中,在了解到管理学系困难学生姜娟的学习及家庭情况后,协和学院2009届校友、正致力于母婴行业创业的李怀泽表示非常青睐姜娟的组织协调能力,当即抛出橄榄枝:“我公司提供的岗位可以让你发挥专业优势,将来也有望成为创业项目合伙人。”当日,李怀泽在随行家访中,将多名贫困学生收入“囊中”。
在“百人百村访百生”主题集中座谈会上,优秀校友分享创业经历和工作经验,还为学弟学妹们“量身”提供实习岗位。协和学院副院长张鹏程表示,党和国家历来极其重视助学救困,在改善和解决贫困生问题上下了真功夫,花了大力气。他勉励困难学生:“有困难要及时向学院提出,希望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孩子都能够自立自强,用一颗勇敢的心面对困难,用一颗奋进的心努力生活学习追寻理想。”
把资助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老师们千里迢迢来到家里为我们讲解国家资助政策,也让我们对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表现有更多的了解,更加放心和安心。”7月4日,在泉州市德化县,同样停留着这样一批从福建省会200多公里外前来精准家访的教师代表队伍。
李雅婷是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的一名学生,也是此次精准家访受访学生之一。在朴实却不乏温馨的客厅,四周的墙上贴着不少雅婷的绘画作品,这便是这个家庭最美的装饰品了。
因父母劳动力有限,学习产品设计的李雅婷运用专业所学,与同学一起组建了以墙绘为主营业务的工作室,不仅锻炼专业技能,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我相信我可以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让自己和家人变得更好!”李雅婷坚定地说。
“扶贫更要扶志,在全面推进国家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提升立德树人、资助育人成效。”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党总支书记何君说。
“资助育人”借力校企校地合作
精准家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主题,走访期间,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感受企业发展难点,服务地方发展。通过“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地方”的方式,打造了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品牌。
除了重点走访贫困学生以外,协和学院管理学系还与宁德市宝田农业有限公司签约实践基地,立足校企校地合作,力促精准扶贫。类似的,协和学院与屏南县签署了校地共建协议,同闽卉(福建)园艺有限公司、浴百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揭牌教学实践基地……由此发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贫困地区学生与广大师生一道,积极探索脱贫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反哺家乡建设;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知识能力,为企业和政府附能,提供更多的理论与智力解决方案。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业务科副科长林予佳在精准家访同行中,向贫困家庭详细讲解了一系列贫困助学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鼓励家长支持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要把好的政策落实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她表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也会尽可能为家庭困难学生争取助学机会。
“受资助学生对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建言献策,进一步提升了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度,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协和学院院长张华荣认为,资助工作是种下“希望的种子”,精准家访活动是资助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渠道拓展的方式,应久久为功,深入持续地开展,急学子之所急,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