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媒体协和
东南网报道我院学子携手“小候鸟”走进荷山村红色遗址 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中传承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新闻宣传中心     摄影:人员机构     责编:程楚欣         发布时间:2017-07-19    

7月10日,东南网以《协和学子携手“小候鸟”走进荷山村红色遗址 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中传承》为题报道我院文化产业系暑期社会实践队与福建沙县富口镇的留守孩子一同走进沙县革命老村区——荷山村,行军八公里,重走红军亭、红军墓、红军造币所旧址、司令部和红军通讯部旧址等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原文转载如下:

东南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陈雅真/文 朱高航/图)“一月同志们啦正月正,要去革命要精神。二月同志们啦二月二,要去革命要真心……”荷山村唯一的老红军、90岁的陈能清老人在红军墓前,用荷山话唱起红军歌谣……7月8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暑期社会实践队与福建沙县富口镇的留守孩子一同走进沙县革命老村区——荷山村,行军八公里,重走红军亭、红军墓、红军造币所旧址、司令部和红军通讯部旧址等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穿蓝军装、戴红军帽,全体成员化身“红军”队伍,环绕荷山村行军前进到红军亭。据讲解员林修熹介绍,红军亭是当年红军站岗放哨的地方。1984年,全村村民为纪念当年红军留下的足迹,进行修整并取名“红军亭”。

“预备,放!” 红军炮台旧址前,小指挥员、小填弹员、小炮手准备就绪,听从发令,模拟红军发现敌人“发炮”进攻的场景。紧接着,队伍到达荷山村后登山,这里保留有一座红军墓。红军墓前,陈能清老人激动地讲起他的参军故事,“5岁时我加入中国红军,成为当时的儿童团团长。这首歌谣,就是当年红军教会我的。当年的生活很艰苦,但我对这段红色记忆到现在都十分怀念。”

喝一口清甜的红军井、了解不一样的红军造币史,穿过幽深竹林和青苔小路,参观彭德怀、杨尚昆当年指挥红军作战的司令部和红军通讯部旧址,实践队员们看着东方军第二次进入福建的作战示意图,拿起当年的通讯电话,红军当年在闽生活和战斗过的痕迹若隐若现。

此外,大学生和沙县富口镇留守孩子一起尝忆苦饭,野菜、毛豆、地瓜……文化产业系2015级休闲体育专业的郑文勇感慨到:“体验了一把红军当年吃苦菜的感觉,才知道现在的日子有多幸福。历史会过去,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忘。”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