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专题报道
支部好案例——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工作案例“双导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党务工作部     撰稿:     摄影:人员机构     责编:人员机构         发布时间:2017-05-11    

一、背景与起因

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在人才培养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如何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目标管理,是值得高校基层党组织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支部现有党员27 人,其中教师党员 8 人,学生党员 19人。教工党员中有教授1人、讲师2 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 1人。这样一支拥有较强战斗力的党员教师队伍,应当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好

的作用。基于此,党支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构建起“教工党员导师制”和“学生党员导生制”两条主线同步推进的“双导制”党支部工作机制。

二、实施与探索

(一)教工党员“导师制”

1.认真研究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根据支部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优势资源,从激发教工党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破题,多次召开教工党员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要求,形成了共识。

2.做好前期准备,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个性化人才培养学生导师手册》、《学生个人发展规划表》,印发了《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方案》。按照人数明确化、专业对口化、指导全面化的原则,确定了教工党员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和形式,集中体现在“五个导,三个一”。“五个导”即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督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担任导师的教工党员分别联系若干名学生,负责从学生入学至毕业全程指导学生的思想素养、专业学习、心理疏导、生涯规划、党团知识、能力培养等,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三个一”即每学期进行一次专业学习指导、开展一次谈心谈话、进行一次成长规划辅导。学期初,导师指导学生填写《个人发展规划表》,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学期末,导师对照学生的目标计划(长短期)、行动计划、执行记录、师生互动记录表等开展目标执行情况总结。

3.强化需求导向,服务成长成才。2015年9月7日,支部召开“双导制”动员会,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分配学业导师,并对导师职责、导师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说明。2015年9月11日,支部开展专业导读专题讲座。教工党员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作具体介绍,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此外,支部教师党员还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与联系对象促膝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诉求,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人际、情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此外,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到各类团日活动和团支部立项活动中,注重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更多学生追求进步,不断扩大入党申请人队伍,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二)学生党员“导生制”

1. 找准薄弱环节,制定工作方案。“导生制”的工作内容为“三个导,一对一”。 “三个导”即导学习、导生活、导先进。“导学习”即传授学习经验,促进学风建设;“导生活”即开展包括文明宿舍创建、学生干部传帮带等大学生活指导,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导先进”即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及时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做好低年级党建工作。“一对一”即通过“高带低”、“强带弱”等形式,挑选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较强工作能力的学生党员担任成长导生,高年级学生党员与低年级学生宿舍“结对子”,共同确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建立成长档案和跟踪计划,引导学生“个个做榜样,人人学榜样”。

2.统筹实施推进,全面开展立项。2015年9月12日,支部学生党员面向新生开展“分享成长,助你成才”交流活动,通过分享学习和成长经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015年10月起,支部制定了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在学生宿舍设立区域负责人、楼层负责人。通过学生党员责任制的实施,密切了各年级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发挥了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作用。2015年10月起,支部开展星级宿舍评比活动。从宿舍文化、整体环境、舍友关系、成员个体目标追求等层面,规范了学生党员应坚持的核心价值追求和工作目标。在为期一年的星级宿舍评比中,支部学生党员所在的宿舍全部以优良的成绩通过验收检查。通过星级宿舍的创建,营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宿舍氛围,使学生宿舍真正成为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2016年5月18日,支部举行优秀党员示范宿舍挂牌仪式。通过挂牌制的实施,激励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三、主要成效

(一)增强了支部党员的全员育人意识,创新了党员育人服务模式。

通过“双导制”的实施,有效地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将教育触角融入学生常态化生活的细微之处,搭建起教师党员与学生之间、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等多维度的沟通渠道,使先进典型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覆盖学生成长时空,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精细化的服务平台。

(二)提升了党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教师导师制的实施,形成了“树党员旗帜、展党员风采”的良好局面,激励教师党员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教育管理水平。学生党员导生制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党员“示范带动、榜样育人”的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互帮互助、共谋成长、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活动实施期间,支部共有7名教工党员受到院级以上表彰,其中“校十佳青年教师”1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就业先进个人”有3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等。

(三)推进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通过此次支部立项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衔接、互联互动,既创新党支部工作形式、丰富党支部工作内容,又通过活动的推进,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育人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