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媒体协和
《福建日报》报道报道我院国际商学系学子王桦翔捐骨髓救病母感人事迹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新闻宣传中心     摄影:人员机构     责编:林志超         发布时间:2016-12-10    

12月8日,《福建日报》以《报春晖》为题,报道我院国际商学系学子王桦翔捐骨髓救病母感人事迹

原文转载如下:

果可以,王桦翔一定不想接到6月28日晚上的那个电话。他怎么也无法接受,“白血病”——这个一般只在狗血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疾病,怎么就落到了妈妈身上?

他打开搜索框,输入了一个从未主动搜过的词“白血病”。资料说,白血病还是可以治愈的,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骨髓。这个信息让王桦翔稍许能够喘一口气。145天后,20岁的王桦翔为妈妈雷洪仙捐了骨髓。

如果不是白血病的突然袭击,王桦翔此时应该正坐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教室里上着大二的课程,而健康开朗的妈妈和沉稳可靠的爸爸则应该在家乡周宁县,继续经营着那家小小的首饰加工店。

第一次化疗,妈妈在医院住了26天,桦翔也在病床旁的陪护床上窝了26个夜晚。由于化疗的病人很虚弱,晚上会不停流汗,他便要不时起来为妈妈擦汗,“不然妈妈就要湿漉漉地睡觉了”。

9月中旬,王桦翔接到了与母亲骨髓配型成功的通知,就在他为此高兴不已之时,母亲却说:“不要!”

由于担心儿子会因为捐骨髓而损害了身体,妈妈怎么说也不肯接受王桦翔的骨髓,甚至主治医生出面向王妈妈再三保证了捐赠骨髓不会对王桦翔的身体造成伤害,仍然无济于事。无奈之下,王桦翔只好叫来了亲朋好友,轮番劝导妈妈,与此同时,他还每天拿着手机里骨髓移植成功的案例给妈妈看。一个多月后,妈妈终于点了点头,住进了移植仓。

“白血病的药都特别贵,一支小小的就要6000多元。”说着,王桦翔比出了一根手指。家里的茶几上散乱着许多医院的单子,还有更多单子被他仔细地收了起来。

好在11月18日的骨髓移植手术和20日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进行得挺顺利,一家人在压抑了145天后,终于松了口气。

尽管手术后期的巨大资金空缺仍然悬在这个家庭头上,成了这个“不愿麻烦别人”的家庭的一大心患,但已有不少好心人在得知王桦翔和妈妈的事情后,伸出了援手。

移植手术后,王桦翔躺在病床上若有所思:“现在周围全都是血液病病人,自己真的很幸运,遇上那么多善良的人。”他把对抗白血病调侃成了“怼小白”,尽管未来“怼小白”的路依旧漫长,但因为这些源源流入病房的爱心,再踏进医院时,似乎已经没了那份来自地狱般的压抑,更多的,是一份坚定。

本报记者 林辉通讯员 朱高航 邓青青 图/文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