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福建日报》映像版用半个版面以《艺术种子撒在乡娃心里》为题,报道我院文化产业系艺术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康英英、梁雪梅、陈妍,带着专业乐器和美术用具,来到距龙岩城区100多公里的上杭县太拔乡革命老区基点村院田村,教那里的孩子学习画画、唱歌和乐器演奏,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送上了难得的艺术课。
原文转载如下:
13日,3名女大学生挥别院田村的孩子们,结束了为期一周的龙岩革命老区艺术公益行动。一周前,她们——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艺术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康英英、梁雪梅、陈妍,带着专业乐器和美术用具,来到距龙岩城区100多公里的上杭县太拔乡革命老区基点村院田村,教那里的孩子学习画画、唱歌和乐器演奏,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送上了难得的艺术课。
山区条件有限,孩子们对艺术的了解少之又少,更缺乏专业的艺术老师。这些留守儿童大都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创业,一年只回来一两次。3位实践队员都是上杭人,了解山区孩子们对艺术的渴望,她们又都是学校的艺术骨干,品学兼优,热爱艺术。她们打破原有文艺下乡的传统模式,将艺术课搬进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画自己的村子,唱自己的情感,这种寓教于乐的艺术课颇受孩子们欢迎。
太拔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李水珍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在外创业的妈妈也希望她能够在艺术上有所造诣。“这里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也没有正规的艺术培训中心,接受系统的艺术培训的机会太少了。”家访时,留守儿童李水珍的76岁奶奶黎辛兰与女大学生们分享了当地的艺术教育现状。所以,利用课外时间,三位女大学生还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献上了小提琴独奏《念故乡》《情深无边》等经典名曲。悠扬的乐声让孩子和老人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西洋乐器的魅力,陶醉其中。
对于一周短暂的山区支教生活,3位女大学生的感受是一样的,虽是辛苦、疲惫,但收获了感动,把艺术课留在了院田村,把善心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一上课,我们就会被这群孩子团团围住。孩子们的眼睛盯着我们,生怕漏掉一点知识。然而他们害羞,不敢画,不敢唱,不敢跳。她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赞赏,我们也需要更多留在这里的时间。”梁雪梅说。
本报记者林辉通讯员林响黄开典图/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