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协和文艺
【4月4日 农历二月廿七】 清明:一个关于“感怀”的日子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杨竞雯     摄影:人员机构     责编:人员机构         发布时间:2016-04-01    


VISION创意组/策划   柳振/文   李玲珑/设计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唐朝诗人杜牧作了一首为人熟知的诗——《清明》。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说“清明”二字最早出现在大禹治水之后,表示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当初,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而设立寒食节。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下诏要求寒食节扫墓,因寒食节与清明节距离较近,扫墓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古往今来,清明扫墓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表达哀思的重要活动。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重要的八节之一。春风十里,百草初容,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古诗当中的“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就是东风吹起时,踏青放飞风筝的场景。清明还有诸多古代风俗,如荡秋千、插柳、蹴鞠、植树、蚕花会等。就其中的插柳来讲,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人把柳枝插在屋檐下。

感怀清明,感怀的是先人之逝,感怀的是春光之美。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