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光明日报报道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把2025届毕业设计展搬到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吸引众多参观者。百余件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设计作品,不仅构建美育实践场域,还成为连接文创产业的人才输送通道。
原文转载如下:
当艺术创意遇见智能科技,会迸发出怎样的就业新机遇?4月14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启幕,来自高校、文化单位等2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百余件融合文化基因与前沿科技的设计作品,不仅构建美育实践场域,还成为连接文创产业的人才输送通道,吸引10余家用人单位现场“猎才”。
展览现场,学子们以青年视角解码福建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美育实践成果,吸引了现场观众驻足沉浸欣赏。脱胎漆器三维建模作品《云裳雅韵·肩承四季》通过数字转译再现非遗魅力,体现传统技艺的数字化创新;交互式智能家居《翦艺刻影》系列将物联网技术注入东方美学,展现智能科技与人文关怀的融合;环保空间《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植物工厂更新设计》以从废旧水泥厂到花园艺术展馆的可持续设计,聚焦生态环境展开艺术创意表达。百余件作品以多元形式诠释文化与科技的共生。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院长黄滨表示,本次展览既是青年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学院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向行业展示人才能力的“窗口”。现场,与会嘉宾共同为展览揭幕。
开幕式后,现场还举办了《AI时代,艺术设计何为:现代文创人才培养的新可能和新路径》专业建设座谈会,20余位行业专家与教育工作者共商人才培养新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AI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具有艺术审美能力和科技转化思维的复合型新时代文创人才,反而成为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福建合天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鑫表示:“我们正在寻找能打通技术壁垒的艺术设计师,此次毕业设计展上的学生展现的跨界能力正是行业急需的。他们既懂文化解码,又具备科技转化思维,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振鹭于飞”美育实践品牌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旨在以“美育”为重要抓手,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为艺术人才与产业需求搭建精准对接平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长杨林香教授指出,学院坚持做好教育的基本功,通过“文化传承+创意转化”的双轮驱动模式,着力培养具有文化解码能力与产业创新思维的新时代文创人才。据统计,开展首日即有数件作品获得企业合作开发意向,部分学生已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20日,为更多艺术人才提供展示才华与对接产业的机遇。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美育实践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建进 冯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