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upload/article/images/dd/f2/33409ec54a1792d2a58bd6498092/f411e0be-39b7-4afa-9814-3baede5c3875.png)
新媒体时代文学生态多元互动成新趋势
(来源:光明网 2025-02-10)
在新媒体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重塑整个文学生态,基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文学创作更是逐步衍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场域,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创作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宏观视角来看,当前文学创作的动机,文本形态及生产方式等核心因素均已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文学与时代语境的深度互动,未来的文学创作定将在多重维度上持续变革,推动文学生态的创新与重构。
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媒介技术的演变密不可分,从口耳相传到书面文本,从纸质印刷到数字时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形式及传播方式不断转型,文学创作已从传统的单向输出转向多维互动,从静态的文字表达拓展为动态的多媒介融合。在传统文学创作模式下,作者通常依靠纸笔完成文本创作,通过邮寄的方式向出版机构投稿,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及反复修改,才可能实现作品的发表。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文学创作的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创作初期,作者即可通过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甚至可以从用户的直接反馈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支持。创作文本的工具也从传统的手写转变为计算机辅助写作,投稿方式则由纸质信件演变为电子邮件等数字化手段。在作品宣发阶段,作者或出版机构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数字技术,实现精准、高效化的传播与推广。网络平台的兴起打破了文学书写局限于专业作家这一局面,使得普通网民也能够成为文学创作者;多元的叙事方式甚至能在阅读过程中让读者参与影响文本故事的走向。不仅如此,作者通过多元数字媒介手段不仅能够接受线上采访,也能及时回应读者问题,跨界合作也屡见不鲜。此外,作者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实时获取创作反馈,通过直播观看人数、读者评论及互动数据等,深入分析现代读者的阅读偏好与接受程度。这种基于数据的创作优化与传播策略,正是媒介革命对文学创作与传播生态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互动化等崭新特点,作者们以新颖的笔触描绘着时代风貌。同时,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平台、社交媒体成为文学作品传播的新渠道,让文学更加贴近读者,影响深远。
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特点。新媒体时代的框架下,文学创作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作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的应用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例如微博、论坛等数字媒介不仅为作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渠道,也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选择,从现实上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也符合当下读者个性化阅读的需求。二是文学文本的交互性增强。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读者与作者间的互动性得到了提升,双方通过多种方式如评论等随时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这种互动机制改变了文学作品的生成机制,已然成为影响文学作品发展的关键要素。三是创作主体的多元化。新媒体环境降低了文学创作的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能够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文学作品,打破了专业作家主导文学作品创作的格局,丰富了文学创作的主体构成。四是文学题材范畴更广泛。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题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涵盖了从科幻到现实主义,从历史到悬疑等多种类型。题材的多样性不仅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偏好,也回应了社会文化多元需求对文学创作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先进性,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具体体现在:一是网络文学平台的推广。各类迅速崛起的网络文学平台为网络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发布和阅读渠道。二是社交媒体的繁荣。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不仅是人与人间交流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是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读者可以随时通过转发和评论等行为参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推广,极大地拓宽了读者与作品间的连接范围。三是电子书的普及。各类电子书平台的出现成功将各类传统文学作品转化为数字形式,极大地拓展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突破了传统纸质文学作品的时空传播局限。四是规模化的影视改编。文学作品通过影视改编,以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实现了跨媒介传播,以视觉途径为主的传播途径不仅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范围,也吸引了更大的阅读群体,同时反哺了原著小说,推动了原著的传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文学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探索文学创作创新的有效路径,成为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融合新媒体技术,拓展创作空间,文学作品正以更多元、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文学创作的创新路径。持续创新文学题材及内容。即使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仍旧是吸引读者的核心因素,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只能是锦上添花。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者依然要将文学题材及内容放在创作的首要位置,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以及科技、情感的走向,创作出与现代读者群体相关联的文学题材及内容,例如,以人工智能、未来世界为背景的科幻题材;以聚焦都市青年的职场压力、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现实主义题材,以解构传统文化,重构神话传说、魔法世界的奇幻题材等。这些更贴近时代的文学题材及内容更深受现代读者群体的喜爱。
持续拓展文学创作的形式。新媒体时代降低了文学创作门槛,催生了多种类型的文学创作。除传统的文学形式外,以段子体、对话体、图文结合体等为代表的新形式也逐渐成为现代读者关注的内容。例如,微博上的段子手以幽默风趣的文本吸引读者,抑或一些创作者在小红书上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分享散文、诗歌等作品,这些新形式增强了视觉效果,给读者提供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持续优化文学创作的工具。新媒体技术使得各类平台能为文学创作者提供更为便捷且高效的工具。现在的文学创作者可随时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运用各种写作软件,如石墨文档、讯飞语记等来完成创作。此外,各个网络平台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为创作者提供了展示作品的舞台,也为其提供了可随时和读者互动交流的平台。
持续推动跨界、跨领域的文学融合创作。未来文学创作势必将进一步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例如与影视、游戏等行业紧密结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大量影视同期书、游戏IP衍生小说等形式便是很好的文学跨界融合的典型验证形式。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例,其与电影相互促进,互相成就,不仅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衍生出的丰富文化产品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为了更有效地传递文学的魅力,我们需要探索并实践文学传播的新路径。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让文学作品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读者群体,焕发新的生机。
加强社交媒体传播力度。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平台在新媒体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时代的文学传播需要充分借助各类社交媒体。通过话题讨论、博主推荐等方式快速传播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作品的曝光度、讨论度及影响力。比如,豆瓣读书通过博主推荐好书,形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实现了读者与作品的连结,增加了作品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扩大了作品影响力。
推动网络文学平台传播。网络文学平台是当前大量读者关注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为现代文学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选择。例如,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具备完善的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阅读偏好推送相关题材和内容的作品,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效率。同时,平台通过举办各种征文活动,设立排行榜等形式为优秀作品提供重点推广的机会,帮助新人作者脱颖而出。网络文学平台低门槛的创作与阅读机制,吸引了大量的作者与读者,构建了一个活跃且庞大的文学生态系统。
促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模式。线上与线下活动的同步配合为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开辟了新路径。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比如举办线下讲座、签售会、读书会等活动的同时,通过抖音直播等方式进行线上同步,在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的同时,也能让更多读者参与其中,增强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与读者黏性。
强化有声读物的平台传播效果。有声读物的平台传播效果不容置疑。有声读物平台将文学作品转化为音频形式,通过主播的精彩演绎,吸引更多的原著听众,甚至是非原著的读者,极大丰富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媒介形式。以《哈利·波特》的中文有声书为例,其通过专业的选角与演绎,于2022年6月上线,深受各年龄段听众的喜爱,创造了全站播放量超过1.7亿的佳绩,成为喜马拉雅平台首个十天播放量破千万的海外IP。
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文学传播。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作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创作者可借助此类短视频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来解读文学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或以短剧的形式呈现文学内容,吸引用户,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抖音店铺和直播带货,在主播的推荐下,《额尔古纳河右岸》两年的印量达600万册。短视频平台通过碎片化及视觉化的传播形式将文学作品转化为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降低了文学传播的门槛,同时也提高了传播效率与作品的覆盖面。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与传播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媒体为文学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然而在此过程中,文学创作与传播依然要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确保文学内容的高质量输出,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稳步发展,文学创作与传播路径将持续创新,为文学作品的大众化与全球化提供更多的可能。
(作者:魏静,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