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部系动态
田野上的思政课:协和学院“青马班”开展劳动实践课

来源:院团委 撰稿:陈晓凤 陈瑶 摄影: 鄢志平 陈一鸣 美编: 责编:杨竞雯 吴超娟 发布时间:2022-10-10

割稻、打谷、筛谷、挑担……10月9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第十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以下简称“青马班”)学员来到了福州长乐区飞思农庄,开展“喜迎二十大,劳动创未来”劳动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暨第十一期青马班劳动实践活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鹏程和飞思农庄董事长陈丽同青年学子共上一堂传统而又别具一格的劳动教育“大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鄢志平/摄

老师为“青马班”学员现场展示稻株 鄢志平/摄

“青马班”学员共上水稻理论课 鄢志平/摄

早上9时半,青马班一行人来到飞思实践基地举行现场签约、授牌仪式。紧接着,实践基地的金老师为学院“青马班”学员讲解了镰刀、筛盘、篮子、扁担等等农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并现场展示稻株,告诉同学们稻谷种类来“识稻”、稻谷营养成分来“食稻”等等关于农作物的理论知识。随后,如火如荼的田间劳动课在广袤的稻田上正式开始。手挎篮筐、头顶旭日12支队伍组成三个方阵穿梭在黄灿灿的稻田之间。在聆听收割稻谷的动作要点后,大家戴上手套,随着一声令下,弯腰时左手拿住两三束稻子,右手握住一把镰刀,刀尖斜向下在禾杆距地面四、五公分割下,交递给身后的同学整理运输,有条不紊地进行稻子的收割。接着,把扎成捆的稻谷在谷桶中拍打脱粒,再把掉落的谷粒送上筛盘,一次又一次抖动旋转,反复筛选去除杂质。在稻粒纷飞声和同学们徜徉在田野的《稻香》歌声中,一袋袋经过初加工的水稻就这样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学员们聆听老师讲解收割稻谷的动作要点 陈一鸣/摄

学员齐割稻 陈一鸣/摄

学员们正在体验割稻 鄢志平/摄

学员们正在将稻谷拍打脱粒 鄢志平/摄

学员们团结合作进行筛谷 鄢志平/摄

学员体验挑谷 鄢志平/摄

文化产业系2020级汉语言专业的陈俊兰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到水稻的收获过程之前我通过参加学院承办的福建‘青年大学习’宣讲交流进校园活动,对于乡村振兴这个时代热门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今天通过走入到校外的劳动大课堂,让我可以在生活中伸手触碰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两者的双向结合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当同学们手握镰刀、肩挑扁担,把汗水洒到收割结束的稻田间时,劳动教育的理念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结果。飞思农庄董事长陈丽表示:“希望同学们可以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在劳动中发现美好,在劳动中生出智慧!”

 学员们领取食材体验DIY饭团 鄢志平/摄

临近中午,同学们体验了一次紫米饭团“DIY”,自己亲自动手准备的午饭别有一番滋味。“培育未曾有过的珍贵,播种精神获得丰收,你的根深深长在中国大地……”这首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为纪念袁隆平院士而创作的歌曲《丰收》,此刻与同学们准备午饭的忙碌身影慢慢交织。

实践基地技术人员进行智慧农业展示介绍 鄢志平/摄

午后,实践基地的技术人员给大家展示了实践基地所使用的“新农云数字农业平台”,在与水稻传统收割现代化智慧农业系统的“近距离接触”中,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创新探索的袁隆平精神也将继续引领着协和学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奋发前行。“劳动实践基地是高校对人才劳动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新拓展,对于‘青马班’的同学和主要学生干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学习机会。”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鹏程希望广大青年大学生骨干,将在本次“青马班”劳动实践课堂中的学习收获,转化为日常生活中接续奋斗新时代的源源动力。

“青马班”学员合影 鄢志平/摄

这场走入到田野中的思政大课堂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最新举措之一。协和学子们在农务体验中进一步增强了劳动意识,并传承袁隆平院士精神,打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以实际行动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