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页
公告:
首页  媒体协和
新福建: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⑭丨“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师范大学青年师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来源:新福建 撰稿: 摄影: 美编: 责编:鄢志平 发布时间:2022-09-14

9月13日,新福建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青年师生暑期实践学习活动。

原文转载如下:

2022年暑期,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组织270支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策划设计了“党史学习教育团”“乡村振兴促进团”“民族团结实践团”等五个重点方向和“闽宁协作”“弘扬优秀侯官文化”“河小禹”等十五个专项主题,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推动团员青年在接触社会、服务人民中更好感悟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响应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的号召,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北片)牵头单位,联手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和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本硕博学生代表共60余人开展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家导读、座谈交流、理论宣讲等互动启发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思用贯通,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重走闽山闽水,感悟红色真理

“听了分享会的内容,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八闽大地和福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北片)成员吴含雨说到。

7月7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追寻总书记足迹,感悟新思想伟力”——《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读书分享会。会上,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傅慧芳教授以其6月24日发表于《光明日报》上的“怀揣赤子之心孜孜奋斗的十七年——《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读后”一文为导入,从“为什么要读”“要读出什么”“怎么样去读”“读了怎么用”四个方面系统地对《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进行导读,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上好社会实践“必修课”、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最殷切的期盼。暑假期间,“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北片)成员陆续前往厦门南安商会、军营村和白交祠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上摘帽,山下开发”指导思想,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感受军营村、白交祠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习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深入三明常口村、俞邦村,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交流,深刻领会常口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于1997年考察调研时提出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等重要论述,深刻剖析沙县夏茂镇作为红军革命老区与小吃产业特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小吃产业继续引领风骚”的殷切期望,做足“拓展”文章,做实“支撑”基础,全力探索具有山区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清新福建

“小朋友们,刚刚老师给大家科普了什么是二氧化碳,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会通过哪些方式产生呢……”在南靖,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见未来”社会实践队来到红领巾先锋营,成员们纷纷化身“讲碳”老师,通过主题宣讲、科普展览、趣味互动等方式,给红领巾先锋营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从小树立节能低碳的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眼下,“碳达峰、碳中和”如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郊野公园、荆江生态园,实践队实地调研了县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沿途发放“双碳”宣传手册、开展问卷调查,向市民们宣传国家政策、科普“双碳知识”。“通过与市民交流,我明白要想真正将知识和先进思想传递给他人,不仅要依靠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深入到民众当中去。只有交流才能发生思维的碰撞,继而汲取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真正成为一个‘实干家’,而不是做‘客里空’。”实践队队长吴峥这样说。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以河小禹之名,护溪源水长清”实践队围绕“幸福河湖”主题,以入户访谈、水环境教育、“我与河长面对面”等形式,为福州地区大学城母亲河溪源江问诊把脉,护溪源水清岸绿。在溪源水库,该校实践队员就水库的供水和防洪功能展开调研;在溪源宫村,就一级水源保护地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进行入户访谈;在青州村,开展“福建省河湖幸福评价”社会满意度问卷调查;在马排村,了解水生生物多样性情况;在溪源江师大段,巡河护河,了解河岸带保护情况。

弘扬侯官文化,焕活城市文脉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到访三坊七巷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2021年7月,福州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今年暑假期间,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牵头负责弘扬优秀“侯官文化”专项实践活动,组织全省超40支大学生调研实践队,从福州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闽台地方戏曲文化、大漆文化、坊巷文化等角度选取一个课题调研方向,并按照“四个一”实践内容与要求开展活动,走访调研中国近现代史人才辈出的“侯官”地区,寻访侯官遗迹、挖掘侯官故事、缅怀侯官先贤,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筑牢爱国爱乡思想,加强校地融合,不断繁荣福州大学城文化,助力“强省会”战略实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解码侯官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福州市三坊七巷,调研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与古厝群的保护与开发之道。走入安民巷的“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队员们观看文字、图片、浮雕,详细了解林则徐、严复等历史人物的廉政文化格言、楹联、警句和故事,并根据侯官文化的源起、传承和发展,创作侯官文化美术作品十余幅,通过绘画方式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侯官文化;福建师大经济学院“‘昙’千年文蕴,‘侯’时代佳音”实践队前往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侯县博物馆,调研八闽首邑侯官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图像资料、雕塑模型、仿真场景和人景互动,探寻原始社会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领略福建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史前文明,并在闽侯县博物馆学习如何利用AR互动技术、CAVE沉浸式剧场等现代化高新服务技术来呈现侯官文化发展脉络。

创新实践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咱们的李子酸甜脆爽,果肉细腻,果味清香,营养丰富,核小肉厚,一咬就能听到嘎嘣脆响。”7月3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开心课堂,情系三农”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们通过直播平台,学习并成功销售助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本次直播主推当地特产:李子、李干、梅饼与青梅酒。主播们用幽默风趣的话语与生动的描述介绍各类产品,并耐心回答网友关于物流以及产品售后的问题。直播也邀请了林露露对产品的制作工艺进行讲解,吸引了超两千名网友在线观看,登上当日该平台直播榜第一名,并创下了不错的销售额。林露露表示:“如今正值流量时代,直播带货这一新兴的线上销售模式,不仅打通了销路、带活了产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这次直播也算是我第一次尝试,没想到收到这么好的效果。非常感谢母校的学弟学妹们用爱助农。”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号召,作为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依托融建党支部优势,连续4年扎根永泰嵩口古镇社会实践,外语系“开心课堂,情系三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以“深耕基层沃土,‘五大课堂’情系‘三农’”为主题,围绕“榜样课堂、兴农课堂、开心课堂、红色课堂、民族课堂”开展实践活动,结合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和智慧。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宁德市柘荣县,开展以“青春聚力助振兴,携手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聚焦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模式。

全面推进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汇聚科普力量,发挥专业技能,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省委部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行动,是校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探索。“这次专题讲座以解决校园暴力等实际问题为例,为处理相关事件提供了范本和参考依据。我们太需要这样操作性强的辅导了!”在听完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本钰为柘荣县一线教师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的讲座后,一名班主任由衷感叹。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