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福建省教育厅以《协和学院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为题,报道学院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
原文转载如下:
6月4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在学术报告厅举行。
期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双百三级三创活动签约仪式举行。学院六个系代表与南平市政和县杨源乡等七个乡镇代表共同签收合作协议。校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院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
据悉,学院积极开展“双百三级三创联动”活动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今年3月至5月,院系领导分别带领多支学生创业团队前往尤溪县联合镇、政和县杨源乡、永泰县嵩口镇、福安市溪潭镇等地开展调研考察,扎实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为青年学生开启“红色筑梦之旅”创造条件、汇聚资源。学院广大师生也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学院各系学子共申报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参赛项目100余个。
“洋口镇目前以红色旅游文化为依托,借助‘校地合作’模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基地。”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宣传委员林禧介绍。泰宁县上青乡乡长温育权则表示,作为全域化乡村旅游示范县,上青乡目前正积极与学院相关院系协商接洽,争取携手高校全面构建上青全域化写生基地,还希望借助学生创新意识对鲤鱼、桥灯、古乐、豆腐等旅游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升级。
仪式结束后,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项目路演答辩开始。十三支入围决赛的队伍为现场观众展现了协和学子的创新意识、创业激情和创造实力。关注科技前沿的《青椒云印》,致力于构建设计与制造的最佳路径,为客户提供3D打印全链路技术服务及制定进阶开发方案;《草木知春》带领农民一起种树精准扶贫;《嵩口女孩·古镇梦”》盘活古镇民宿资源、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助力幸福乡村建设新模式;《畲华风》依托当地畲乡特色,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和文创产品价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最终,《草木知春》《小芒同学》项目喜获金奖;《嵩口女孩·古镇梦》《福建自怡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四个项目获银奖;《龟来寿》等七个项目获铜奖。大赛评委认为这些项目等均有较强的竞争力。与会领导为获奖团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林露露是《嵩口女孩·古镇梦”》项目的负责人,也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2015届校友。此次参赛她希望与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讲好嵩口好故事,弥补乡村中青年专业人才流失,彰显体现了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大赛金奖得主、《草木知春》项目负责人谢邦伟,出身在山村,从小就有一个“种很多树、让家人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梦。如今,他如愿以偿了。2018年起,他和乡亲们以建宁县出席镇为试点,结合当地林业和生态资源,发展林果综合体绿色生态开发,持续推动当地绿色工程的深入开展,既实现了个人的致富梦,又为家乡打造青山绿水的好环境。在答辩的最后,他深情陈述:“再过二十年,当我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着自己种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上千亩的林树苍翠欲滴,这二十年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那份开山造林的情怀。”
院党委副书记陈晓斌表示,通过定期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浓厚全院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并可以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的目的,鼓励支持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同学,通过比赛平台得到更充分的展示、锻炼和提升。同时,学院下一段还将以今天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上的校镇共建签约为起点,深化学院和各共建乡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让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有更扎实的载体,取得更扎实的成效。
据悉,在第四届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师生荣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3项。同时学院共有19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获得省级资助,总金额达95万,入选项目数和资助总金额居全省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第一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