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南山”项目负责人在向信息技术系师生介绍山林种植情况 陈可涵 /摄
罗山村是漳平市31个省级革命基点村之一,为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并探索创新创业、振兴乡村、助力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7月13日,信息技术系围绕“凝聚青春新力量 筑梦红色新时代”的主题在漳平市拱桥镇开展了一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当日上午,协和学院与漳平市拱桥镇政府在拱桥镇人民政府会议室举行了校地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漳平市拱桥镇镇长杨淑莲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现状:罗山村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更是红色革命老区,她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校地合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对此,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党总支书记林明惠表示:“学院会与当地加强联系,加深了解,利用各系的特色助力精准扶贫,引导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关注拱桥镇发展。”

信息技术系与漳平市拱桥镇人民政府校地签约揭牌仪式 陈可涵/摄

签约揭牌仪式现场 陈可涵/摄
校地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过程中,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主任卢宇教授致辞道:“这次校地合作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合作,在产教联合与科技创新两大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随后,实践队来到“优南山”项目的所在地拱桥镇罗山村。“优南山”项目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振兴乡村、响应国家、政府的政策号召,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更高的需要、为建设生态文明、为推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而决策启动的园林绿化景观种植项目。
该项目的园林位于漳平市拱桥镇罗山村,其境内土地肥沃,河渠纵横,地下水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又气候温和,适宜园林绿化景观树的生长,园林绿化景观树种植总量达7600余株。“优南山”项目启发人陈江权是学院信息技术系的一名毕业校友,陈江权学长看向园林,回忆道:“这里本来是一片茶叶园,但因为茶园收入不高,甚至存在资金亏损问题,我便策划开始转型,也才有了现在的‘优南山’项目。” 并表示,团队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优南山”项目运营的基础上,通过园林劳动合作、种植技术合作、土地种植合作、生态旅游开发等形式,带领罗山村516户村民,1000人以上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实现“生态、经济、民生”的共赢。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本次社会实践号召青年大学生成为城市环境美化、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保卫者,成为振兴乡村经济,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引路者,将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青春书写华章。

信息技术系社会实践合照 陈可涵/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