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蓝月亮”天文景观接连轰动网友后,人们把目光引向了久违的天空,在网上掀起了晒月亮的狂欢。这让我很是感慨,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地抬头看看这片天?
朋友的一句话使我一时静默,“我们太忙了,哪有时间看天啊。”
楼梯、石板路、各种繁忙的人行轨道,呼啸而过一群群人:赶着去取外卖的、奔走着去食堂的、跑着去办公室的……生活好像被恶趣味似的加快了脚步,连驻足喘息的时间都不见了。
灰色的阴云和黑色的夜,沉重得似一尊石塑,浸溺压抑在心口。我们低下仰望星空的头颅,为现实的物质垂下眼,我们何曾抬起头过?
因为低头,所以我们对于天空,逐渐忽视,直到趋于常态。偶尔抬头,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天空总是浑浊的,即便是雨后初晴,也像掺了水一样泛白,蓝得不纯粹。云朵的形状总是那么单调,不管冬夏,不论何时。黄昏时也看不到浓艳的火烧云,夕阳都如同散了黄的鸡蛋一样粘乎乎的,让空气中的只剩下两字:压抑。夜晚的天空是黑的,星星少得可怜,仅存的几颗也是含混不清;而比星星明亮的,是人们通宵熬夜的眼,又或许是床上亮堂的手机屏幕;至于月亮,在城市的霓虹和万家灯火的辉映下,显得那么可有可无,被繁杂的车笛声掩盖了辉色。
这样的天空,又怎么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呢?在我的记忆中,天空可不是这样的。
儿时生活在农村,没有手机和电脑,只有野趣的农田,一群大孩子拉上一群小娃娃,捏土、打鸟、捉蝴蝶,闲来没事总爱看天。那时候的天空真是可爱。若是晴天,那天真叫蓝,仿佛刚在湖面的水里浸染过,纯净得好像随时会滴下水来。很多人都说是环境污染改变了一切,可仅仅几年的时间,又能更改天空的几分颜面呢?
天空一直都没变,变的只是我们的眼睛。儿时的目光,换来纯心灵的眼界。彼时的天空,云是永远的主角。在这块蓝色的幕布上,它们上演着无人能懂的大戏。
是城里的天空和农村的不一样,还是成人的天空和儿时的不一样呢?
城市的迷乱霓虹遮挡住了人心仰望天空的视角,成长到底是社交的成熟还是灵魂的污浊?康德在书中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我不知道当年在康德头顶的星空是什么样的,或许是像梵高的星空那般璀璨,但绝对不是像我们所看见的这样。
故而怀念起那记忆中的天空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