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基层,2025年7月3日,国际教育学院荣光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屏南县龙潭村开展“非遗 + 防诈”主题实践,通过结构化调研、支部共建签约、防诈骗主题展演等环节,将非遗传承与乡村防诈骗宣传、现代生活紧密融合, 为当地留守老人儿童送上了别具乡音特色且富有时代价值的文化服务。
上午,实践队员们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传承现状与基层防诈需求展开调研,采访四平戏工作人员、村民及游客,详细了解其传承困境,同步收集到留守老人对防诈知识的迫切需求。
实践队员采访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团长陈官购老师
实践队员采访国家级四平戏非遗传承人陈秀雨老师
实践队员采访国家级四平戏非遗传承人陈大并老师
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随后,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与龙潭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围绕《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教材进行专题学习,并举行了校地党支部共建签约仪式,推动“党建+非遗保护”“党建+防诈骗宣传”融合。
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与龙潭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
并举行校地党支部共建签约仪式
下午,“听乡音 防诈骗”主题活动在龙潭村戏院热闹开展。实践队首演防诈短剧《四平戏里话防骗》,将“陌生链接勿点”“不轻信高收益投资”等防诈知识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唱词,搭配传统帮腔节奏,引得留守老人纷纷跟着哼唱。
实践队员们首演防诈短剧《四平戏里话防骗》
针对留守儿童,队员们设计了“认识人民币”小课堂,用英语+普通话双语教学,通过“辨别真假钞”“金额配对”等趣味游戏,帮助孩子们提升安全意识。现场发放的四平戏脸谱扇子、布袋等文创产品,让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乡音讲防诈,老人孩子都爱听,效果特别好!”龙潭村村委点赞道。
实践队员们为留守儿童开展了“认识人民币”小课堂和趣味游戏并分发精美文创礼品
廖轩卉 毛晨谕 供稿
陈佳皇 施煌 宁菲 图片
宁姝婷 陈俞静视频
罗妍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