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社会实践① | “洋帆海丝,四平戏韵”:荣光实践队开启非遗传承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22

“洋帆海丝,四平戏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探索非遗保护与创新传播路径,2025年7月2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荣光实践队走进屏南县龙潭村,开启“‘洋’帆海丝,四平戏韵”暑期社会实践,在非遗戏曲中感悟文化传承密码。

屏南四平戏,又称“庶民戏”“赐民戏”,其渊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戏曲界称其为“中国四平戏活化石”和“明代四平腔的遗响”。四平戏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作为地方特色非遗,其承载着当地世代相传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记忆。在四平戏博物馆,队员们仔细参观剧本、服饰、乐器等展品,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四平戏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色。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非遗传承人陈官购老师向老师同学们介绍四平戏博物馆 陈佳皇 摄 (1).jpg

4fa02b020b4decbfb785b4eb5776869.jpg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非遗传承人陈官购老师向老师同学们介绍四平戏博物馆 陈佳皇 摄 (4).jpg

IMG_0349.JPG

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团长陈官购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四平戏博物馆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四平戏博物馆合照 陈佳皇 摄.jpg

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队与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举行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并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秀雨学习四平戏基础唱腔、帮腔技巧及戏曲身段。创新性地将防范非法金融知识融入戏曲创作,编排《四平戏里话防骗》,以“高息理财”“手机弹窗陷阱”等诈骗场景为原型,用帮腔节奏演绎“陌生链接别乱点”等警示口诀,传承人陈秀雨笑着说:“这样改戏,年轻人爱拍,老人也听得进。”

IMG_0370.JPG

实践队与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举行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非遗传承人陈秀雨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四平戏 陈佳皇 摄 (6).jpg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非遗传承人陈秀雨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四平戏 陈佳皇 摄 (5).jpg

12113e914f5f1a8fd42323aed3cb412.jpg

IMG_0426.JPG

实践队员亲身体验学习四平戏并编排原创《四平戏里话防骗》短剧

当晚,队员们观看了传统四平戏演出,从台前表演到幕后准备,全方位感受四平戏的独特魅力。“后台乐师的鼓点节奏和演员的唱腔配合太默契了,我们偷偷跟着学了好久。”队员张周洁笑着说。

IMG_0556.JPG

IMG_0564.JPG

IMG_0585.JPG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后台打鼓老师及四平戏表演老师 陈佳皇 摄 (1).jpg

实践队员们观看传统四平戏演出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龙潭村戏院老师与国际教育学院老师同学们合影 陈佳皇 摄.jpg

合影留念

首日实践让队员们对四平戏有了系统认知,后续将持续通过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依托海外队员跨文化传播优势,让四平戏走出本土、走向更广阔舞台,真正实现“让非遗说话,用青春传韵”的实践初衷。

20250702 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与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合影 陈佳皇 摄.jpg

合影留念

 蔡梓鋆 朱佳韵 供稿

施煌 林娴 田淇 陈佳皇 图片

黄昱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