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2024暑期社会实践④|国际教育学院:非遗助发展,文旅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4-07-13浏览次数:37

为聚焦新质生产力促进非遗新发展 ,赋能民族乡村文旅经济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暑假实践队名队一行26人来到泉州市丰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浔埔民俗文化村调研座谈、实地考察。

丰泽非遗映“海丝”,文旅融合谱新篇

7月9日上午,实践队抵达泉州市丰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调研座谈会上,丰泽区文化馆副馆长徐哲宗详细介绍了丰泽区非遗文化明星产品“簪花围”。未来,丰泽区将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持续打造城市IP,实现文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调研座谈会现场

泉州市丰泽区文化馆副馆长徐哲宗

协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京华表示,实践队将积极深入学习并系统总结丰泽区在非遗文化推动文旅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开拓民族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学院致力于将这些成功经验与模式应用于实践,为推动民族团结与振兴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协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京华

实践队员们也积极发言献策。实践队将创新“非遗+旅游+民族”的文旅路线,结合专业背景共同探索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旅产品与体验,同时致力于发掘新质生产力,为非遗促进经济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2023级财务管理专业陈诺同学

2023级财务管理专业张周洁同学

蟳埔村里寻古韵,非遗文化映光辉

7月10日下午,为深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簪花围”头饰,感悟蟳埔女吃苦耐劳,乐观自信,勤劳拼搏的宝贵精神。实践队成员走进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前往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实验园东湖中心幼儿园蟳埔分园进行非遗文化入校园实地考察。

参观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

在黄秀美园长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深入学习当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方法,并学习制作泉州当地特色美食。现场还邀请到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蟳埔女习俗代表性传承人蔡爱莲老师,再其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实地学习了簪花的制作和佩戴艺术,并合影留念。交流中,蔡爱莲老师强调了作为非遗传承人,不仅要致力于弘扬蟳埔女习俗,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更需保留簪花传统模样,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将文化传承视为己任,镌刻于心。

学习制作泉州当地美食

学习和体验簪花文化合影留念

漫步在蟳埔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堵犹如鱼鳞般独特的墙面,这便是蟳埔村独有的“蚵壳厝”。这些建筑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气息,是古代泉州对外贸易的珍贵产物,它们见证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被誉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和乡愁的象征。

参观“蚵壳厝”

通过对话游客与村民,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到蟳埔村的风土人情,以及文旅产业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村民们纷纷表示,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他们获得了经济上的实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非遗文化,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持续继承和创新,让非遗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

合影留念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非遗文旅发展的新模式,探寻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深刻领悟千年“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队员们将焦点“非遗+旅游+民族”这一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为民族乡村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注入新活力。


黄昱可 撰稿

施煌 黄昊翔 江锦菲 图片

郑易昀 视频

黄昱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