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你在哪?”是谁在说话?
我睁开双眼,发现眼前一片漆黑,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味,只有滴水声若即若离的回响,仿佛绝望的尖叫与撕心裂肺的疼痛从未发生。
我是谁?我在哪?
“快看!这里有一只!”
遂即便有一道光直射向我,如此刺眼。
“抓住就有得赚了!”
抓...抓我?为什么要抓我?只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由轻缓转为急促,陌生呼吸声中充斥着无际的贪婪欲望的味道,令我无由的毛骨悚然,惊慌失措的扑腾起翅膀,朝向看似生机的地方逃亡。
(咚—)
钻心的疼痛直达每一处神经,电击般麻木的颤抖令我无法呼吸,忘了是如何嘶吼尖叫,只是无力的坠落在地,挣扎着扑腾翅膀,一下...两下...没了。
“哥!咱终于抓到蝙蝠了,真费我一番功夫,晚上就做一道蝙蝠汤给他们开开眼!”
原来...原来我是一只蝙蝠啊
可是我做错什么了吗?
他们又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抓我啊?
不解,苦痛,绝望。
我不好,我在他们的肚子里。
“你好吗?你在哪?”
耳旁又响起熟悉的声音。到底是谁在说话?
我缓慢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柔和的暖阳,和一张疲惫的脸,那脸上又透着坚定和责任。
望向身旁,田野风光在向后倒退,地里已无人弯腰插秧,枝叶开始放肆伸展枝芽,盼望增添些许春天气息,似乎提醒着人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玻璃隔窗外,藏匿着足不出户的恐惧与无所事事的无措,以及隔窗上照映出的,我的样子——一粒在动车上的微不足道的尘埃。
“院士,我们该下车了。”身旁一位男人的声音响起。
他点头而后快步走下动车,随即上了辆汽车,我连忙跟上去。
一上车,院士便头靠后座,闭目养神歇息,呼吸略显沉重。
车内的广播不停地播报着一些新闻。
“国内确诊29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专家提醒: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确诊?病毒?发什么了什么吗?沉重的呼吸,急促的步伐...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
思考无果,只好趴在车窗上望着窗外风景,期待能够瞧见什么新鲜趣事儿。可是,只有红绿灯孤单闪烁变换颜色,街道一片空荡,只有垃圾桶上残留的几只淡蓝口罩,连风过留下的枯叶都如此惹人注目。
我最爱的热干面香味儿怎么不见了?
为什么街上都没人?
这座城市怎么了?
它...它生病了吗?
随着一个刹车,我紧跟随院士快步进入一家医院。
“钟南山院士,您终于来了!快去看看病人吧!”
他快速穿上防护服,快步走进了消毒室,我想紧跟上去一探究竟,却无论如何侧身,硬塞挤也进不去。
病人?医院?院士?到底发生了什么?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向前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疫情会被消灭的!”
“你们都要好好的啊!”
“面线糊为热干面加油!”
“等一切过去了我们一起去看樱花!”
耳旁充满激动人心的话语。
我似乎明白了发生什么了,原来是席卷至一阵冬日刺骨寒风。
每个变化的数字加深着我们的紧张感,从口罩短缺到双黄连抢购,无论是跟风亦或谴责,都在无意中透露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看到明日初升朝阳的向往,对一家人团圆和美、健康平安的期盼...
这是一场全国人民与病毒的战役。但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位孩子,把自己储存多年的“小黄鸭”零用钱罐捐献了出来;有这么一个村子,因联系不到刨葱机器,300多位村民在田地里硬拔三天的大葱;有这么一群人,抹泪别离父母孩子,从全国各地连夜奔往武汉支援......昨日,他们或许是谁体贴的丈夫,是谁孝顺的女儿,是谁严厉的父亲,贴心的姐姐,但今日,从疫情来临的那一刻开始,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美逆行者,都在为抗击疫情尽显心力。我们协力同心,自发募捐善款,我们相互体贴谅解,彼此扶一把。
你看,治愈率增加,确诊人数增幅减缓;你看,彼此眼里有光与希望;你看,一切都在慢慢转好;你看,原来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更快呀。
我在慢慢变好,我在希望之中。
“你好吗?你在哪?”耳边又回荡起熟悉的声音,但似乎有着曙光般的温暖。
“嘿,醒醒,醒醒。”
我睁开双眼,发现有片淡粉色的柔软,遮住我的视线,鼻尖飘过樱花淡香,耳旁的快门声正定格欢笑瞬间。
我伸了个懒腰,看着阳光透过樱花撒下片片的光亮与暖意,一切如往常,一切只不过是一场考验的梦境。
樱花飞舞,顽皮的飘落在耳旁、衣肩、鞋面。将美好与希望送达每一份柔软内心。
“喂,妈,放心吧,我很好,我在武汉看樱花呢。”
武大的樱花带着对春天的守望
如期而至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获取更多疫情防控推文
学习“新思想”小课堂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出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策划:新媒体运营部 吴芳怡 张诗颖 视觉设计部 张琦
音频:新媒体运营部 吴芳怡 张诗颖 公关策划部 宋铧玲 摄影部 李智涵 视觉设计部 张琦 外语系 陈贞元 经济与法学系 王思倩
音频剪辑:新媒体运营部 吴芳怡
撰稿:视觉设计部 张琦 新媒体运营部 吴芳怡
编辑:新媒体运营部 黄钰坪
校对:新媒体运营部 项苏彤
责编:林响(师)刘宝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