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战“疫”的城市守护者
2月4日,加入社区抗疫救灾志愿者行列;2月16日,带上1000个医用外科口罩,冒雨驶进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将口罩捐赠给灵川镇人民政府和灵川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工作使用……协助调配物资、执勤坚守,这就是一名普通律师在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中的志愿坚守。
1月31日,灵川镇就向外界发出求救信息,口罩告急!陈可在微信公众号看见他们的求救信息后,立马行动起来。一天之内在动物保护协会中完成志愿者召集。当时口罩已经很难买到了,他想了很多办法,终于联系上之前工作时合作过的一家医院,他们愿意提供1000个医用外科口罩。几经周折,他拿到了口罩,向灵川出发,为医护人员送上了平安守护。
2008年,汶川大地震,陈可加入了福州市红十字会,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清点物资、搬运、募捐、学习急救……他尽自己全力去帮助他人,而在谈到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时,他只是说“无法坐视不管”。
毕业多年后,他依然保持当年的初心,面对疫情,他无法将自己关在家里,无法看着医护人员孤立无援,无法不去第一线和同胞们共同战斗。只是因为责任和心里的大义,他便义无反顾地冲到了前线,默默的守护着这座城市。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陈可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志愿工作,帮助清点物资、搬运物资,执勤……
他每天穿戴整齐,到道路上,到小区门口,到汽车站等检查来往人员的体温,督促人们戴口罩、不聚集。
执勤是轮班制的,每次执勤时间是五个小时起,但陈可几乎全天都在,随时随地待命,像个守护者一样,用这种坚持去消除一些群众不理解甚至恐慌。
“身先士卒做表率,自然有人跟我上。”陈可做到了,很多人看见了他的做法后都加入了他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将这种责任感传递下去,守护好自己和周围的同胞,然后将信仰交给科学、交给国家的医疗技术,就一定会成功。
穿梭在城市中,陈可和大多数志愿者一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每个人的责任心,为社会为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他们守护着的不仅仅是这座城市
更是所有人心中的信仰
这一位校友在守护一座城
另一位校友在为疫区送去温暖
民间团体的积极抗疫
为疫区筹集物资
无怨无悔、日夜坚守
这人间,从未缺乏爱
朱高航:要做疫区的后援人,行动的担当者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正式封城,月余时间里,当地的医疗物资却频频告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许多人投身防疫工作,有“最美逆行”的医护人员奋战一线致力抗疫,也有民间团体积极募款筹资,为抗击疫情献策出力。
朱高航,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2018届校友,原院学生记者站摄影部部长,现在供职于民间公益教育机构——担当者行动。他平日和同事们致力于构建一个中国专业、全面的阅读助学体系,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防护物资成为一线医护人员抗击疫情所急需。高航和同事们立即联合两位公益伙伴组织募捐活动,积极协同多方海外企业联络可靠医护用品海外购买渠道、畅通物流渠道,筹集物资抗击疫情。
2月1日,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第30天,高航他们收到悉尼志愿者的来电,得知本该当天到达国内的一批物资因为旅游禁令取消飞往中国航班的缘故滞留在了悉尼。作为海外物资的国内对接人,高航和同事们接到消息时紧张的心都揪了起来。
“这批物资有一百箱,共五千件防护服,是一线疫区最紧缺的医疗物资,也代表我们对抗疫情的决心和希望。”高航说到这里,明显语气里有些许激动,“因为疫情缘故,现在的医药物流都要通过红十字会才能运送,我们筹集的物资直接对接地方医院,没有办法借助顺丰等快递物流。”
(点击图片查看)
学习“新思想”小课堂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 )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