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赴基层调研,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
原文转载如下:
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3日电 (陈文娟 刘田甜 陈晓凤)日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组建数十支实践小队分赴漳州市南靖县、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长汀县等地考察调研,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实际行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该院国际教育学院“朱子文化贯中外,闽学之源永长青”实践队来到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寻访朱子文化遗迹。成员们先后走访梁桂元故居、古韵茶楼等地,深入了解朱熹设帐授徒、著书立说、倡道讲学的历史故事。成员们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线上云课堂形式,传播朱子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管理学系“踏古寻芳”实践队成员来到平和县,成们从当地村民口中了解吉安楼汉人历次南迁以及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客家姓氏起源。“吉安楼虽不同于客家代表性建筑结构,但那里的楼延续了原有土楼色调又满足当下旅居需求。既是对土楼的最大尊重,也是今后开展继承与弘扬传统建筑精神的优秀典范。”实践队员熟练地用客家话讲解了80字的客家祖训,介绍了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八德”。
在长汀县,经济与法学系“感受古城文化,领略古城魅力”实践队参观了汀州古城墙、济川门等地,领略古城的优美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我们在观赏畲族的龙杖、祖图等藏品时,仿佛透过藏品望见了半月里雷氏三百年的家族文化。”霞浦县半月里畲族村里的畲家民间博物馆,收集着保护近千余件珍贵藏品,从畲族的龙杖、草药本到银器,外语系“半月里文化”实践队成员沉浸式感受并通过分享第一视角图片、视频,宣传畲族传统文化。在福州连江浦口窑,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们顺着保福寺群山行走过山门殿、荷花厅、保福书院、宋窑古院等,感受千年建筑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同学们表示书院里一步一景都展现了当年师生勤耕好学之景象,不由自主地便能从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感到升华。
此次实践在福建各地开展,引发了不少实践队成员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身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培养关心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其内涵和价值,为传承中华文化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产业系“有福之地寻传统薪火相传颂文化”实践队通过结合地方特色与专业特色,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以网络平台为载体,采用多样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并制作成《青年说|文化共振与“福”同频》上传至各大网络平台,让福建传统文化与青年力量融合,以更年轻的姿态呈现。此外,同学们还结合多样化的专业特色,制作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通过“传承+创新”的融合,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更进一步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带动良性循环。
“我们希望探寻如何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并将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助推符合大众需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与之相结合。”文化产业系2021级学前专业罗玥蓉同学说。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林香教授表示,学院把“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精心组织,现实教学相长跨学段、术业交叉跨专业、校企合作跨行业,今后还将常态化开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掘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追寻中华民族自信的源头,感受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